連假出遊,偏偏只要搭車就會暈車,出海賞鯨也會暈船,難得出國搭飛機還會暈機,很掃興對吧?
其實每個人對暈車的感受性不太相同,有些人絲毫不受影響,有些人卻深受其苦,原因在我們耳朵內部有個特殊的器官,稱為內耳半規管,當我們身體移動位置時,好讓身體作出適當的反應動作。假如內耳感應器會被過度刺激,導致大腦感覺神經系統無法協調平衡,就會產生暈眩、冒冷汗、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等暈車的症狀。
會暈車的人大多是跟體質有關係,體質較敏感的人就比一般人容易暈車,容易暈車的人可能是因身體器官出了問題。有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或血管退化(高血壓、糖尿病)者,較易暈車、暈機或暈船。除了個人體質,還有一些因素也會造成暈車,例如:前一晚睡眠品質不好、過度疲勞、坐車前過饑餓或過飽、情緒緊張……等,這些都會造成暈車。
要防止出遊暈車掃興,在出發前30~60分鐘服用暈車藥是不錯的方法,但有些人不喜歡使用暈車藥,而民間流傳著一些的偏方,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呢?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似乎真的有緩解暈車的功效。
偏方一:喝薑茶、聞薑片、嚼薑片可以解毒止吐嗎?
薑確實可以止吐。因為生薑具有溫胃和中,降逆止嘔的效果,薑湯是天然食物,沒有副作用,很適合一般大眾使用。
偏方二:吃話梅是否可中和體內酸性物質,達到防暈車的效果?
暈車的原因如果是胃裡面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吃酸梅就有效,因為酸梅是屬於鹼性食物,酸鹼中和所以可以減緩暈車、抑制噁心感。同理,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偏方三:出門前在肚臍貼上一塊痠痛藥膏(例如:沙隆巴斯)可防止暈車?
並非每種痠痛藥膏都有其功效,必須要含有抗組織胺(抗組織胺可以降低內耳前庭器官的敏感度,有止吐的效果)成分的藥膏才有效。
緩解暈車症狀(頭暈、噁心、嘔吐)穴位
內關穴
位置: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2寸(約三手指寬)處。
按摩方式:用拇指的指端,以順時針方向按摩內關穴,按揉50次。
合谷穴
位置:將另一隻手的拇指第一關節橫紋正對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即是。
按摩方式:用另一隻手拇指的指端,以用力揉按50次。
出遊防暈小撇步
1. 出遊前7天,可以訓練倒退走、旋轉動作,訓練眼睛和耳朵的協調平衡,有些人會有效。
2. 適時停車走動
3. 出遊前或出遊期間,避免過度飲酒或暴飲暴食,味道過重、或辣,或是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這些都是會造成不適症狀惡化的食物。
4. 不要坐在與行進方向相反的位置。
5. 易有暈車症狀者,請勿在行進間閱讀書報。
6. 如果在乘坐汽車或小船時產生暈車症狀,抬頭仰望天際,或注視一個定點,有助於症狀的減輕。
7. 閉上眼睛、戴上太陽眼鏡或睡覺可減低視覺的訊息衝突。
(圖片來源:Aral Tasher)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台灣中醫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