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小黑痣,大學問 | 健康遠見
疾病

小黑痣,大學問

【專家觀點】
小黑痣,大學問

一般所謂的痣是指黑痣,學名是黑色素細胞痣。痣是痣細胞的聚集,一團一團的聚在一起,可以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痣。大部份的痣是後天的,孩童時期以後漸漸出現。因為是後天產生的,大部分人都不認為它是痣。

黑色素細胞痣可以根據出現的時間而分為:

1. 先天性:即生下來就有的痣,又稱為母斑。

2. 後天性:指出生後才產生。一般在初生後兩、三年或青春期出現的頻率較高。後天痣產生的機轉尚無定論,醫學上認為與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後天性黑色素細胞痣又可以根據黑色素細胞的演化分為三種:1. 結合痣;2. 複合痣;3. 皮內痣。大部分的人在出生時身上是沒有黑色素細胞痣存在,而隨著年齡增加逐漸開始出現。首先出現結合痣、再變成複合痣、皮內痣以致消失。因此我們在8、90歲的老人身上是很難找得到黑痣。90%以上的黑痣皆循此一方向演化,只有少數例外。

哪種痣應該除掉?

除了美觀因素,為了避免變成惡性黑素瘤,以下幾種痣應該除掉:

1. 長在特殊部位的痣。如長在肢端(手腳)的痣,必須定期追蹤或切除,因為這些地方的痣變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較大。

2. 不易察覺或觀察的痣。如頭髮覆蓋的頭皮、陰部的痣,因為位處隱密,一旦發生惡性變化不易察覺,因此可考慮切除。

3. 會受到長期摩擦刺激的痣。如頸部、腋下、手掌、或女性胸部的痣。由於長期摩擦可能產生變化,因此必須定期追蹤觀察或切除。

痣的自我檢查:ABCDE原則可以讓大家參考。

Asymmetry:不對稱。良性的痣往往上下左右對稱,一旦變為不對稱時要提高警覺。 

Border邊緣不規則。良性的痣往往邊緣很規則且平滑,邊緣不規則或有凸出不平滑的痣可能有問題。 

Color顏色突然改變或變成不均勻。 

Diameter直徑大於6毫米(mm)的痣需要特別注意。 

Elevation快速長大或隆起的痣要特別小心。

另外如有出血、潰瘍、疼痛或搔癢等現象時,最好請皮膚科醫師為您檢查。 

如何除痣?

除痣的方式通常依痣的種類、大小和部位而定。目前皮膚科常用的除痣方法如下:

1. 手術切除:是最佳的治療方式。一般而言複合痣與真皮痣較深且凸出,如要除掉,要用切除,用其他方法怕清不乾淨。較小的痣切除縫合後,切除的疤痕時間一久大部分幾乎看不清楚。太大的痣則需分次切除,甚至要做植皮或皮瓣轉移等方法。痣的切除如懷疑有惡性變化時,健保是可給付的。若是為了美觀或面相的目的要切除,則需自費。

2. 雷射:包括鉺雅鉻、銣雅鉻、紅寶石等多種雷射。它的好處是對皮膚傷害較小,較不會留下疤痕。缺點是需要多次的治療才能清除乾淨,花費較貴。此部分屬美容項目,健保並不給付。

3. 電燒灼術:目前常用高頻電燒器來除痣。也是屬於美容項目,需多次治療。

4. 冷凍治療:包括乾冰或液態氮,此種治療容易造成永久性色素脫失。

5. 化學燒灼術:即一般在美容院及夜市所謂的「點痣」。 缺點是不好控制化學腐蝕劑燒灼的深度和範圍,點壞了會出現很深的凹洞或突起的疤痕,反而得不償失。

關於黑痣的幾個重要觀念:

1. 痣隨時會產生,尤其在孩童、青春期或懷孕期間。且會隨著時間演變,變大、變突、變淡等。痣的變化不一定代表惡性變化。事實上絕大部分仍為良性,尤其東方人痣變惡性的機會更低。只需定期由皮膚科醫師追蹤檢查即可。

2. 除痣的方法除了手術切除外,其他方式皆不容易一次清除,很容易復發。

3. 對於先天性黑痣或一些高危險群的後天痣,應考慮盡早切除。而所有懷疑可能惡性變化的痣,必須用外科手術切除,並作病理切片檢查。

4. 痣的惡性變化除遺傳因素外,還包括紫外線照射及其他一些化學或物理性刺激。因此做好防曬,避免過度曝曬是相當重要的。

總之只要有任何疑問,立刻請教合格的皮膚專科醫師,便能得到較滿意的答案和妥善的治療。

(本文作者為蔡仁雨皮膚科診所院長)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