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心情沮喪、工作壓力無法負荷,不妨試試「跑步」吧!
跑步是一個隨時可行的運動方式。運動時產生的多巴胺、血清素、腦內啡和正腎上腺素,可消除壓力與焦慮,能穩定情緒、產生愉悅感,在跑步過程中都會發生。跑啊跑著,一些原本困擾的煩惱,將逐漸拋在腦後……
跑步的好處很多,不少跑者越跑越精,熱衷參加路跑比賽,但當中也遇到跑步疑問和運動傷害的困擾。
比如說,「怎麼跑才能不受傷,遠離膝蓋、腿部的痠痛?」、「想要挑戰馬拉松,該如何練習?」、「如果舊傷一直好不了,該怎麼復健或做運動治療?」、「韌帶受傷、肌腱炎、膝痛,不想開刀,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近日董氏基金會出版的新書《享受跑步,這樣跑才健康!》,便是以預防醫學觀念的角度出發,書中解答了這些困擾跑者的疑問。
跑步前後的伸展操很重要,花點時間伸展即能預防運動傷害,書中請專家示範,讓讀者可依圖跟著步驟練習,簡單學會。除此,一般慢跑者,跑步運動多半無法持續超過3個月,本書教跑者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樂趣,並提醒短中長距離的路跑、夜跑該注意的安全事項,讓跑者維持好的跑步習慣。
如果沒有跑步習慣,不妨可從步行開始,因為比起其他球類運動或跑步,輕快的步行相對容易執行、沒有壓力且隨時可行動,讓人有放鬆自在感。
步行時,建議可以記錄時間,算算自己走了多久、走了多遠,甚至記沿途趣事,記錄可增強走路動機,不論持續三天、一周,還是下雨停了三天,都會有小小的成就感,讓你更想去走路。記得多嘗試幾次,你就會喜歡上走路後流汗、舒暢的感覺。
享受是一種意境和層次,常常是從熟悉的習慣中,擁有了一分自在,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透過逐漸養成的跑步習慣,體會那股跑步的美好。
(本文作者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