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受刑人捐「精神食糧」,助非洲孩子上學 | 健康遠見
人際

受刑人捐「精神食糧」,助非洲孩子上學

【畢嘉士基金會】
受刑人捐「精神食糧」,助非洲孩子上學

「我算是連加恩醫師的書迷吧!」小提琴老師紀鎧齡笑著說。讀完《路燈下的夢想》,紀鎧齡深受感動,於是祈禱希望自己能為霖恩小學有所付出。

回首這半年以來,紀鎧齡難掩激動之情,「神,真的為我開路」她說,提議在嘉大附小發放種子撲滿號召學生響應,校長馬上點頭答應;動念想辦公益音樂會,寫企劃書給所屬的嘉義市民管絃樂團,伙伴們同聲叫好;播放影片向雲林監獄戒毒班的同學介紹霖恩小學,沒等她開口,底下就有同學問:「老師,我們可以為這些孩子做什麼?」

一聲接著一聲的「好」,象徵著對霖恩小學寄予的祝福,同時也牽起這段跨越距離的友誼。

如果可以,我也想幫助別人

紀鎧齡說:「那一天我轉述霖恩小學的故事,有同學甚至紅了眼眶地說:『如果可以,我也想幫助霖恩小學。』」為了鼓勵同學們戒菸,她提出「捐香菸,再由獄方轉換成現金捐給畢嘉士基金會」的想法。

同學們滿腹疑問:一根菸才三塊錢,會不會太少?紀鎧齡告訴他們:錢的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付出的心;有同學又問:老師,菸是我們最在意的精神食糧。紀鎧齡笑答:我就是要這個,把你最在意的東西給別人!「我跟他們說,被關在這裡,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是你們的心是自由的,自由到可以去關心遠在非洲的孩子。」

在監獄,受刑人依規定一天只能抽十根菸,自從紀鎧齡發起捐菸活動,戒毒班的主管陳坤位,每天都會拿出本子,問同學們要不要捐菸。已經把菸戒掉的人也不落人後,紛紛捐泡麵、飲料或是在工廠賺的微薄收入來響應。問同學們感想,他們異口同聲回答:「賺到健康,也得到快樂。」

「我只有國中畢業,出社會才知道讀書好重要。」為了多捐幾根菸,班長阿鴻每天克制慾望只抽兩根;已經戒菸的林先生改捐泡麵;因為刑期18年被獄友戲稱王寶釧,他說:「一般人都覺得吸毒的人講話不可靠,我決心把菸戒掉,只希望家人不要放棄我。」;同樣戒菸成功的小吳說:「成長過程中我不停犯錯,但是觀護人對我不離不棄,到家裡關心還幫我找學校,一路走來我受到許多人的幫忙,難得有機會換我幫助別人,這種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紀鎧齡說,會邀請雲林監獄戒毒班參與慈善活動的原因很簡單,「受刑人需要一個機會去找回對自己的信心,重新面對生命。」她衷心期盼,「我想幫助別人」這樣的目標,能在同學們的心中化成一種暗號,然後透過不斷地自我暗示,為他們的明天帶來希望。

讓沒有名字的人再次感受被人尊重的感覺

「入獄後,受刑人會得到一個號碼,從此變成一個沒有名字的人。」篤信基督教的紀鎧齡相信,名字是上帝賜予的,所以她央求獄方為每一位同學印製一張名字卡,「大大的一張,擺在每個人的譜架上,練習時,當我需要叫同學的時候,我就叫名字,可是,竟然有人會忘記自己叫什麼名字。」

每一個被自己名字嚇到的同學,都令紀鎧齡感到不捨,這也是她堅持喊同學姓名的另一個原因,她要讓這些失去自由的人,再次感受被人尊重的感覺。

應雲林監獄教化科吳聰汝科長之邀,紀鎧齡7年前開始在戒毒班教授小提琴。「每學期的第一堂課,要去面對一張張僵硬、略帶不耐的臉孔,說實話,不害怕是騙人的,但是,一堂課接著一堂課上下來,他們臉部表情會漸漸變得柔和,你會感覺他們的內心有平安,這是音樂餵養人類靈魂的成果。」

已經跟著紀鎧齡學琴3年的阿鴻說:「學習音樂讓我原本暴躁的心平靜下來。」;四番說,學習小提琴幫助他建立自信心,並磨練毅力;王寶釧笑著說,現在一天沒練琴就會覺得怪怪的,「為了學習自己喜歡唱的歌,我還特地請家人寄歌本給我,靠自己土法煉鋼學會新的曲目,讓我特別有成就感。」

誠誠覺得自己變得有氣質,他清楚記得妹妹來看演出不可置信的表情,「雖然家人嘴上沒說,但見到我的改變,他們還是很高興。」;小吳說,十多年來我不斷進出監獄,令家人感到痛心,成果發表會,是他們第一次感受到我很認真在做一件事,「向家人證明自己不是沒用的人,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家人給小吳肯定的眼神,也是支持他勇敢向前的最大的動力。

為了讓受刑人有更多接觸外界的機會,紀鎧齡號召同好成立嘉義市民管絃樂團,每年到雲林監獄演出,「『外面』的成員還會寫信給『裡面』的成員,鼓勵他們繼續學琴。」紀鎧齡說,「陪伴」很重要,更生人最大的挑戰是社會對他們接受度很低,在找不到支持又沒有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往往會自暴自棄,再度犯罪。她滿懷期待地說:「藉由兩團積極交流,或許他們就可以成為朋友,說不定還有人可以成為我雲監學生們的雇主。」

最近,紀鎧齡針對有意願考街頭藝人執照的同學,額外加強訓練,「多學一項專長,出去之後就不必馬上面對求職的困難,而且音樂可以娛樂自己,給他們安慰也給他們力量。」

對人的關照,能點明自己也能照亮他人

聽說期末成果演出會被拍成影片,在嘉義市民管絃樂團暨合唱團的慈善音樂會上播放,一起為霖恩小學募款,這一屆戒毒班認真程度更甚以往。好幾位同學主動向主管陳坤位,提出午休練習的請求,陳坤位告訴同學:「既然你們這麼想學,我就陪你們。」

誠誠說:「戒護很麻煩,視線不能離開戒毒班30位同學,可是有人想練琴、有人要洗澡、有人要吃飯,所以主管每天自願在走廊罰站一小時,站在兩個教室中間,力挺同學到底。」

從霖恩孩子身上,戒毒班同學看到一個個苦難的生命,正努力地活出自己,讓他們再度省思自己生命的意義,對他們而言,雲林監獄的長官、戒毒班的老師,是帶領他們脫離心靈桎梏的人,這些溫暖他們銘記在心,現在,他們希望也能做個帶給別人幸福的人。

專欄介紹:

畢嘉士基金會,是由屏東基督教醫院,邀請各方人士於2013年3月所支持成立,名稱取自於屏基創辦人之一、曾經來台行醫三十年的挪威籍醫師畢嘉士。基金會致力於關懷國內弱勢長者暨行動不便者,提供長期照顧服務;同時和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在世界偏遠角落,如馬拉威、布吉納法索等,關懷當地婦幼及協助社區發展。

從台灣的偏鄉,到世界的偏鄉,畢嘉士邀您一起做好事!

更多文章請至【畢嘉士官網】/【畢嘉士臉書粉絲團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