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引起史上最大海嘯,引發核電廠浩劫,當時,不只嚴重影響日本國內的漁業,餐飲觀光產業陷於癱瘓,也影響到有進日本魚貨的國外廠商,與日本料理餐廳。
就以台北而言,過去以進口日本海產為號召的日本料理店老闆,趕緊出面稱聲:本公司魚貨,過去就少用日本魚貨,現在已經全面使用台灣魚貨,沒日本貨也不會影響料理,但是仍然挽救不了客戶下滑的劣勢。
其實台灣進口的北溫帶海域的鱈場蟹,海毛蟹或松葉蟹,都是俄羅斯捕獵的轉口商品,並非北海道海域或日本東北海域的品種。就以松葉蟹而言,日本在21世紀初漁獲量6,000公噸,但是對市場需求杯水車薪,從阿拉斯加與俄羅斯輸入約60,000公噸,約為其國產量的10倍,因為北方產的外表殼色較深的大松葉蟹,而甲殼上有黒點附著是日本海產的特色,其它的產地抓不到有黑點附著的蟹,這是一種學名Carcinobdella kanibir Oka, 1910環型動物寄生的卵,可以當作日本海高價品的圖騰,而且日本海品種,蟹殼顏色較橘色,日本產的蟹類因為價格貴了數倍,10多年來台灣極少進口,長年台灣吃到的多是俄羅斯密獵進口,經韓國轉口的為主。
(京都梁山泊的醋物,京都產的松葉蟹。)
(生鮮超市販售的活體島根縣與鳥取縣產的松葉蟹,身上有黑色的烙印。)
其實國人是有一點反應過度,所以核災區以外的還在安全的範圍,至於台灣產的,地理距離已經相隔2500公里外,假設海洋無洋流,以靜止海水擴散來看,要數十年才到台灣。但是海洋卻有洋流,黑潮是把台灣以南的南洋暖海水經東台灣的太平洋、琉球群島、九州、四國、東海道、南關東、到千葉半島東岸往北到福島與宮城縣近海,遇北方來的親潮東折往東太平洋流到美國,下到墨西哥西岸,再西折回流菲律賓,完成太平洋循環,所以洋流再回台灣時,已經繞了地球大半圈,被整個海洋都稀釋後,只剩背景輻射量了,所以台灣海域是福島核災最後受害之地。
當然福島核災很嚴重,截至目前為止,國際上,沒有專家能夠遏止,所以核災只有預防一途,就是國內沒有核電廠,鄰國也沒有核電廠。我有一些美國台僑回台看病,都是因為住加州,當時全州都吃碘片,以保護甲狀腺,一陣恐慌,持續數月之久。
的確福島的房子隨洋流漂到加州海邊,垃圾與核污染的確落腳美國,整個海洋的效應會持續擴張與稀釋,所以海洋的生物都會受到極低度污染。有一個國內新聞節目更揭露,全球海洋更有數艘核能潛艇擱淺,真的海洋污染持續惡化。
小心謹慎的朋友,可以吃養殖的魚類,南部沿海的海水虱目魚,或便宜又大碗的鰱魚,草魚,烏溜,吳郭魚等淡水魚都是上選,或是高級一點的澎湖海域的嘉鱲魚,海麗魚更有風味,以便補充蛋白質來源。
養殖魚有飼料,水池與好吃度的問題。喜歡海產的老饕,台灣的海產,因為洋流流向,反而離福島最遠,所以沒有進一步資訊以前,可以謹慎食用。至於沙西米與壽司店,台灣的壽司台上登場了本港野生的真鯛(嘉鱲),橫紋鯵(白甘),平目(一種扁魚),圓鯵(巴籠,四破類),鰹魚(煙仔魚),鯖魚(花輝)與過去一直出現的石鯛,石斑,金目鯛,紅尾鳥,軟絲仔,構成一幅自給自足的畫面,再加上加拿大的橫紋蝦,海膽,澳洲鮑魚,台灣的珠蔥,足夠滿足大部分食客的味蕾與心理的幸福感。
最後期待政府檢驗把關要公正確實,不濫殺無辜,也不放縱,一般民眾則學識食育,認識食材,擴大眼光,到底天下許多食物的危機還未發掘,而世界的食材危機也不局限在日本核災而已。
(本文作者為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