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骨科手術的傷口較大,手術出血風險高,組織傷害大,進而損壞局部血液循環,增加癒合阻緩、局部積血和感染的風險,影響復原速度和療效。近年來,許多專家改良影像診斷科技、手術技術、儀器及骨科醫材,推出微創手術儀器和技術,針對合適對象改由微創手術完成,這些微創手術的優點,包括:
1. 手術傷口小而較美觀,流血量少,損傷小,癒合快,減少併發症,如感染。
2. 減輕疼痛,止痛藥用量減少,增進恢復速度。
3. 配合新式手術器具,縮短手術和麻醉時間。
4. 減少局部的組織刺激。
5. 恢復功能較早,較早出院,有些可在門診完成,較早恢復工作。
目前骨科的各次專科領域微創手術發展蓬勃,蔚為風潮。
但是微創手術也有其限制,並非所有骨科疾病都可採用,此係由於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學各具特色,各種微創手術器具多有獨創性及差異,且常需配合影像科技,執行骨科微創手術的醫師,須孄熟解剖構造,熟稔手術器具和術式,唯有完善學習訓練之後,才能安全地施行成功微創手術。在治療前應注意慎選合適的對象和適應症,並考量技術層面的成熟度,才會發揮最大的功效。
骨科微創手術的缺點經常也與傷口較小帶來的限制有關:
例如施術醫師對局部解剖、微創技術、器材或儀器不熟時,會相對增高損傷血管和神經的風險;若需配合X光透視來進行手術,更可能增加病患和醫師的X光輻射量;由於傷口太小,常需使用肌肉牽引器勉強擴大術野,造成肌肉缺血或斷裂,或由於術野太小,而使骨折的整復不完整;強行放置器材,例如人工關節,可能會引起骨骼的骨折傷害;使用鋼板太短小以遷就傷口時,導致骨折固定效果不佳;技術不純熟增長手術時間和出血量,進而增高感染風險;價格昂貴。
上述種種,在施行微創手術之前,都應妥善向病患說明。
骨科領域各次專科領域的微創手術快速發展,許多微創手術技術和器材應運而生,包括脊椎、骨折、人工關節置換、運動醫學、關節及韌帶損傷、小兒骨科、手外科、足踝骨科、骨腫瘤等,皆陸續發展許多新式微創手術,供臨床醫師治療合適病患。
但施行骨科微創手術,應審慎慎選合適對象和適應症,評估技巧純熟度、工具、病患特徵,才能得心應手,增進療效,切勿微創手術「創新科技」的迷思,更應思索治療的真正意義。
(作者為臺大醫院腫瘤及脊椎骨科主任、臺大醫學院骨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