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美容醫學?醫學美容?醫美是一片亂象還是生機蓬勃? | 健康遠見
抗老

美容醫學?醫學美容?醫美是一片亂象還是生機蓬勃?

【專家觀點】
美容醫學?醫學美容?醫美是一片亂象還是生機蓬勃?

在這個年代,大家看到一位皮膚科醫師,腦海裡通常會浮現「成績好」、「輕鬆」、「簡單」、「沒什麼重病」、「不用值班」等,以及現今最熱門的「醫美」,這可以說是皮膚科的宿命,透過「醫美」這扇窗,我們看到了比其他科醫師更多的美麗風景,但是也看到窗邊一大片的垃圾髒亂。

我們一直在說「醫美」,其實是錯誤的,「醫學美容」 者,美容行為為主,「醫學」只是形容詞,但是不管是雷射換膚微整形等,都還是醫學的範疇,應該稱為「美容醫學」亦即「美醫」才是,這等皮膚科醫師僅有的吹毛求疵,其實也反映了作為一個醫師基本的態度與觀念。

我們判斷一個人美不美,皮膚的狀態一定第一個列入考慮,君不見舉凡化妝、保養、防曬、雷射乃至注射等,無不以讓皮膚變得好看為最終目的,故皮膚美容為美容醫學一個重要的環節。

而我們皮膚何時最美?那當然是剛出生的小嬰兒,如此吹彈可破又有彈性的肌膚最讓人嚮往,所以皮膚美容其實是一個與時間唱反調的行為,我們沒辦法讓你從黑人變白人,但我們能追求的是讓肌膚回復更年輕的狀態。

雷射是當今欲追求皮膚年輕化一個很重要的工具,早在1962年皮膚科醫師就開始使用雷射來治療皮膚疾病,早年以汽化型雷射(二氧化碳雷射)直接破壞皮膚腫瘤為主,直到1983年「選擇性光熱分解」(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 理論的出現,藉由調整雷射的波長、脈衝、能量等參數,能夠只針對皮膚內的色素、血管等結構進行破壞而不傷及其它構造,如染料雷射、紅寶石雷射等,有人稱之為「魔術子彈」。

分段治療觀念的出現為另一革命性的改變,藉由將原本固定大小的光束分成數百個更小的光束,在皮膚上造成數百個小區域的熱破壞,如此不但能達到相當程度的真皮膠原蛋白重建(緊膚)的效果,且副作用與恢復期大幅減少,飛梭雷射即是此種分類。

飛梭雷射的出現即預告了現今病人對於美容醫學的共同訴求,也就是:舒服、快速、漸進式且無副作用,日後越來越多的雷射技術或手法不斷推陳出新,但總是朝著這個大方向不斷前進,如冷觸雷射、脈衝光、光波拉皮,乃至於淨膚雷射、黑瓷娃娃、白瓷娃娃等,保養性雷射日漸當道,美容醫療行為與美容保養行為越走越近,新的噱頭與名詞不斷出現,琳琅滿目,即便是作為皮膚科醫師的我們也常受到混淆。

有人認為這是「醫美界的欣欣向榮」,但這其實對於醫師及民眾都是個警訊,當醫師漸趨美容師化後,醫師專業判斷如何養成?我們知道醫學上任何治療都會有適應症(indication),如果不符合適應症還幫他治療這叫做過度治療(over-treatment),當你看都沒看過的病人走進來你就幫他做治療,難道不會有一天治療到不符合適應症的病人?難道只要病人願意出錢就幫他治療嗎?

過度治療傷了病人的荷包還不打緊,但是難道不會有一天傷到病人的身體、傷到醫病關係嗎?也許有人認為反正是保養性的治療,病人感覺好就好,姑且不論這個論點在道德上的謬誤,其實人體充滿奧祕,許多保養性的治療也有可能造成併發症。

● 充滿想像空間的淨膚雷射(melasma, rosacea, leukoderma)

● 一白遮三醜的美白針

● 美塑療法:缺乏臨床證據的新治療

● 新聞上的斑馬紋:脈衝光 

另外,商業化介入醫療決定,商業化不是好事,影響醫療判斷。

Evidence based?

Less is more.

近來醫美相關的新聞最引起注目的,莫過於台大外科總醫師跳槽醫美這件事,激起了一片民情激憤,舉凡「現在的醫師怎麼只想賺錢」「五大皆空與醫界走山已是進行式」「史懷哲般的醫德已是過去式」等議論充斥媒體與網路。

我想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美容醫學這個領域是件好事,長年以來美容醫學一直被等而下之,它就像醫界的整形外科與小老弟皮膚科的一個私生子,雖然血緣上確實是一家人,但是在「研究至高、五大科至上」的大家族中,一直是無法獲得認同的,一直到今天家族發生了大危機,健保掐住了我們的喉嚨,醫療糾紛與暴力又如芒刺在背,大家才又想起了美醫的好,爭相投入它的懷抱。

但是呢,還是無法遮掩的是什麼呢?是當別人用「想賺錢」揶揄你時還是會出現的羞愧,所以呢,就只好拿這糟糕的醫療環境來當擋箭牌了,「不要期待大家都是史懷哲,史懷哲在這醫療糾紛充斥的環境都可能早被抓去關了,何況是我呢?」。 

這裡提供幾個觀點,首先,不要覺得這些大科醫師投入美容醫學就是醫德淪喪,今不如昔。

一直以來社會對於醫師投射的是一個助人無私完美的形象,在那個沒有健保,收入優渥的年代,大科醫師也樂於接受如此形象;今天的醫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些人把持得住,有些人只好趨吉避凶,以圖養家活口生活無慮,這都無需訝異,醫師也是人,人就是追求更多的資源,不管是大科當家的年代,亦或是現今醫美當道的氛圍,追求的都是同樣的東西,沒有任何改變,怪只怪當初醫師形象過於完美,遮掩了人性本質這回事,也同樣存在於醫師身上。

其次,不要誤以為人才流到美容醫學後,現今美容醫學就會專業提升更加精緻。美容醫學有其專業性,長年以來為皮膚科與整形外科的領域一部分,所謂隔行如隔山,絕非他科隨意花幾個月就能熟悉的醫療行為,所謂人才流入美容醫學,在本科系的眼裡,實與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學生相差無幾,何來提升美容醫學之說呢?

第三,美容醫學絕非所謂生機蓬勃,實則良莠不齊,亂象層出不窮,政府機關與醫學中心責無旁貸。舉凡廣告、削價競爭、醫師資歷透明、完整美容醫師訓練審核、美容行為評鑑等,政府機關應適時介入一些體制上的改善;而醫學中心與醫學會也應重新領導美容醫學,重視研究與證據,譴責醫美亂象,扮演好美容醫學進步的監督者,而非把眼睛遮起來對外面的不正當醫美治療置之不理。

整個醫療環境惡化是事實,但是美容醫學不應該是大科流浪醫師的避難所,如此不但浪費了優秀人才,也小覷了美容醫學。美容醫學本身沒有錯,它就像一面照妖鏡,讓我們清楚地看見了醫界的問題點,接下來就看有沒有辦法把問題解決,而不只是把這面鏡子打破當作沒這回事。

(圖片來源:Flickr Zenspa1

(本文作者為蔡仁雨皮膚科診所院長)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