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記性愈來愈差ㄟ,會不會得了失智症啊?」她很焦慮地丟出這個在門診常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測驗發現,其實這位65歲剛退休的老師在立即記憶和短期記憶都不錯,長期記憶力更是驚人,可以記得20年前老公出的糗事,但比起以前可以不用電話簿輕易記起10位手機號碼的超能力,記憶力的確略不如以前,即時反應稍微慢一點,生活中也因此遇到困擾,像是出門前常找不到鑰匙、經常在找老花眼鏡等。
發覺記憶力減退、常忘東忘西,是近來愈來愈常見來門診詢問的原因。其實,記憶力衰退只是一個症狀,除了大家所擔心的失智症,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而真正罹患失智症時,除了記性差以外還會有其他症狀,文後在談。
事實上,記憶力下降是正常的年紀增長就會遇到的,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當中就有5%的比例會有正常的記憶力下降,這比例每5-10年還成倍數成長,意思是說,當我們85歲時,同伴間有50%的人會有這樣的困擾,只要我們還擁有自己照顧生活的能力(例如: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市場買菜、處理錢的事情、自己記得每天洗澡刷牙)、不會把人時地搞錯、叫的出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名字,通常不至於是失智症。
同是80歲,如何成為依然頭腦很清晰的那類人呢?
1. 保持耳聰目明:年紀大一些,自然視力、聽力會不如以前,但若及早做些修正,該配老花眼鏡的、該調整助聽器的,都要不嫌麻煩的去做,這樣才能維持人際的接觸和刺激,有刺激就不容易退化。不只聽力、視力,人的5種感官:聽、視、觸、味、嗅覺,若多用多訓練,都不失為動動腦的好管道。
2. 練習減壓:很多覺得記憶力退化,來門診問自己是不是失智症的人都還是30、40幾的青壯年,但因為生活壓力太大,無論是社會或工作環境加諸於他的壓力,或求完美個性造成對自己的高標準,都會造成專注力、記憶力的耗損,也會伴隨失眠、易怒、經常性肩頸痠痛等問題。練習對別人習慣丟來的要求說不、練習放慢腳步、事情別急著短時間內完成、親近大自然,都能讓自己的頭腦有空休息。
3. 維持運動習慣:運動不僅可以幫助血壓、血糖的控制,也是抗壓、改善情緒、預防失智的好夥伴。可惜它的重要人人知道,要去督促自己去做還真需要決心,試試看找個伴彼此鼓勵,也會比較有趣味。
4. 學習新事物:走沒走過的路;吃沒吃過的餐廳;學習以前沒做過的事;或許你不覺得自己是跳舞的料,但練習跳舞確實可以鍛鍊頭腦和身體的協調能力,學習新的舞步、新的語言,就算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像是打毛衣、做拼布,都可以練習看看不同的打法、不同的版型,你有沒有想到自己有興趣的新事物去學習呢?
5. 地中海式的飲食:近年來吵得沸沸揚揚的地中海飲食不僅可以預防失智、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也很有幫助。
以上這些都可以活動我們的大腦,預防失智,但一旦真的罹患失智症時,光靠這些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醫院詳細的檢查,看是否有些藥物能幫助改善,臨床上有抗膽鹼酶藥物能夠延緩失智的發展,雖然科學還未進展到能治癒失智症,但許多病人服藥後情緒穩定許多、比較不會日夜紊亂、也減緩一些妄想症狀,大幅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質。
何時需要去醫院檢查呢?除了記憶力減退以外,當出現會生活功能下降的狀況時就要小心了!例如:發現老人家比較不處理銀行的事情;買菜不再算找回來的錢對不對;煮擅長的菜,味道卻和以前不一樣了;變的不愛洗澡,或進去洗澡很久,還是沒洗乾淨的感覺;出門以前可以搭公車,現在只會坐計程車;不僅常在找東西,甚至找不到會生氣,老懷疑別人偷拿他的東西;有些人個性變得更多疑,儘管已經7、80歲的老先生老太太了,另一半出門就覺得他去偷人;這些都是可能的症狀,若出現這樣的情形,請儘早就醫,治療上比較容易。
(本文作者為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原文刊載於101年9月4日《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