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遺傳到家人的易胖體質,幾年前還一度突破60公斤大關。
瞧瞧這照片,當時28歲的我,比生產時還要胖!我很怕產期一下子胖太快,對身體及胎兒都造成負擔,後來想著:「與其一直擔心難受,不如多查資料,控制體重一定有方法!」於是開始查資料,也開始閱讀相關書籍、網頁,均衡飲食、進行產前運動、規律作息且保持好心情。
因此,本篇並不是在分享自己在懷孕過程還有多瘦、多麼天生麗質,而是分享用愉快正向的心情面對孕期體重,以及如何吃,可以讓寶寶吸收營養、媽媽不這麼容易發胖。
一、孕期體重控制的重要性
孕期體重控制有許多好處,簡單列舉幾項:
1. 避免產後肥胖。
2. 幫助生產順利進行,減少生產引起的傷害。
3. 孕期體重過重,可能會導致內科疾病的機率偏高。Ex:心血管、腎臟等疾病。
4. 體重增加太快,容易引起姙娠糖尿、姙娠高血壓、子癲前症。
5. 產婦身體脂肪太厚,會影響產後傷口癒合的速度。
如果不想要產後減重變得太困難,孕期體重控制真的很重要!
二、孕期體重理想增加範圍
媽媽手冊有個表格,說明每個媽咪的孕期理想增加體重。
BMI=體重(kg)÷身高(㎡)。(資料來源:孕婦健康手冊)
以上述表格觀之,我的孕期理想增加體重是11.5~16公斤,但這些增加的體重,胎兒、胎盤及羊水的重量約4~5公斤,子宮、乳房及血液的重量約3~4公斤,意思就是超過的體重,就是媽媽身上的脂肪,因此我希望自己的體重增加控制在9公斤以內。
關於孕期理想的增加體重,我依照瘦孕這本書的建議,懷孕前期(1~3個月)體重持平,因為此時體重增加是胖媽媽,懷孕中期(4~8個月)每個月體重增加1公斤以內,懷孕後期(8~10個月)每個月增加1.5公斤。
三、孕期體重控制原則
(一)三餐均衡飲食很重要:
長輩們常說:一人吃、兩人補,但這個補是指營養,因此千萬別因為這句話而讓自己吃過多的垃圾食物、胖到自己。我在進食的部分主要參考瘦孕這本書的建議,三餐都要攝取澱粉、蛋白質及纖維質,不能因為怕胖而不吃澱粉類食物。
澱粉類:早餐的飯我都吃1碗,中餐和晚餐的飯大約是吃1/2碗,
蛋白質:肉類的部分每餐吃1/2碗,且選擇吃優質蛋白質(例如:無糖豆漿、烹調時間少於15分鐘的肉類)肉品的選擇以羊>豬>雞>魚>海鲜較好。
纖維質:早餐和中餐約吃一碗分量的燙青菜晚餐吃1/2碗的青菜。水果盡量在下午四點以前吃完,水果糖分含量不容小覷,且吃過多的蔬菜水果也可能導致水腫,因此,我在早餐和中餐會各吃半份水果(例如:6個小番茄或1/2顆蘋果)。
(二)少糖少油少鹽,健康無負擔:
這點其實孕媽咪們都知道的,少油少鹽還能減少孕期水腫的狀況,少糖則能有效控制體重,尤其是孕期到30週之後,吃太多甜食可能會讓體重開始往上飆、胎兒可能因此長太快。但不代表要讓三餐變得清淡無味,例如:燙青菜時,用雞湯去燙青菜,再撒一點鹽巴提味就很好吃,飲料的部分,可用無糖豆漿、低脂牛乳來代替。
偶爾,小桃媽還是會為了解饞吃甜食、吃冰、吃麻辣鍋...但次數真的不多。
(三)每天定時量體重:
平時沒在做體重紀錄的孕媽咪,記得選在清晨空腹的時候量體重,最好每天都量(但也不必三餐都量,徒增壓力),如果比較懶惰也要記得2~3天量一次,才不會突然之間體重回不去了。
這張是我懷孕即將滿九個月時,前往雅植歐洲香草園的照片。
上圖擷取自雅植歐洲香草園的留言:原來您懷孕了,照片上完全看不出來...我到生產前都沒有水腫、精神很好喔!
(四)進行溫和的產前運動:
孕期運動對產婦及胎兒有許多好處,除了能有效控制體重之外,適度運動也能讓產婦的大腦製造腦內啡、維持好心情。
上圖列舉絕對禁止進行產前運動的徵候(婦產科醫師進行的衛教),我自己在懷孕期間最常進行的運動是拉著別人陪我一起快走or散步,無論是住家附近、Costco、Ikea、百貨公司、出外踏青,或是在學校操場快走(感謝同事Egmm與我一起快走!)有人陪著一起快走、散步的時候,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心情也很好唷。
懷孕第7個月開始,學校開始放暑假了,台南外面的氣溫好炎熱,再加上孕婦本來就容易感覺到熱,導致我完全不想外出,於是就在家裡進行孕婦體適能。
這是在台南奇美醫院參加媽媽教室:孕婦體適能所拍攝的照片,參加者都會附贈彈力球和孕婦體適能光碟,回家可自己做運動。
許多長輩都認為孕婦就是要乖乖躺著,反而讓孕婦到懷孕中後期容易感到腰痠背痛,我在懷孕後期每個禮拜大約進行三次孕婦體適能,除了有效控制體重,也讓懷孕後期的我幾乎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的症狀。
我在40W1D生下寶寶,生產當天的體重比孕前增加8.8公斤,小桃出生時的體重是2670公克。或許是因為孕期體重增加在正常範圍內,產後五個月已經比孕前的體重及體脂肪來得低。
以上是我在懷孕過程中,進行體重控制的心得分享,希望能幫助到想要控制體重的孕媽咪,也祝福所有孕媽咪懷孕過程健康愉快、生產過程平安順利!
專欄介紹:
小桃媽,執業於臺南市的諮商心理師,為台灣輔導學會認證合格心理諮商督導,目前是《健康遠見》、《IBABY愛寶貝親子網》、《KidsPlay親子就醬玩》、《MamiBuy》、《媽媽經》、《嬰兒與母親》等親子網站駐站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