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壓力。在漫長的人生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那些令人難以面對、具威脅性、壓迫感的事物。身為學生的人,可能會有升學、求職的壓力;身為上班族,可能會有升遷、業績的壓力,經營一個家庭,可能會遭遇親密家屬間溝通困擾的壓力。種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對自我的要求、想符合他人的期待、或者來自社會同儕的比較。
壓力常常被污名化,以為壓力都是不好的。事實上,壓力是一種鞭策的力量,讓我們繃緊神經、不敢懈怠,若處理得宜,更能發揮潛力,造就更高的成就與幸福。但是有時候,壓力也會毒害我們的健康、情緒、人際關係和生產力。
可以說「壓力」是一個雙面刃,因此,「管理壓力的能力」可說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種能力之一,除了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壓力反應之外,還間接地決定了我們是否能擁有更健康、更成功而且更幸福的人生。
遺憾的是,從小到大,我們幾乎沒有受過正式的課程,像寶寶學步那樣,教導我們如何處理各種壓力,到底應該要正面迎擊?還是咬緊牙關忍耐下去?大部分的人因此求助於非常沒有建設性的因應方式,例如藉由酒精、藥物、暴食、瘋狂消費,來尋求短暫的逃避。
美國心理學家Robert Epstein多年研究這個議題發現(註),可以被訓練的壓力管理能力至少有四種,不但有效而且有建設性。其中主動先發式的(proactive)因應方式比被動反應式的(reactive)更為有效,以下四個面向的壓力管理方法,均能有效降低壓力反應,且增強生活中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依統計方法所發現的重要性,依序說明如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方法,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吧!
(一) 預防壓力的發生(Prevention):這是管理壓力最根本的方法,也是上上策。也就是要妥善規劃、安排生活,短至每天、每個月,長至幾年,從一開始就避免壓力事件的發生。例如,有計劃的使用金錢,量入為出,就比較不會遇到超支負債的壓力情況;又如,列舉預計要完成的事,每天做個計畫,逐項完成;或者,策劃未來幾年要從事的或完成的事,也是值得考慮的。
(二) 壓力來源的管理(source management):僅次於「預防壓力的發生」的方法是,減少或去除壓力的來源,例如準備妥足夠的檔案夾、置物架或抽屜以便輕鬆放置生活用品;依輕重緩急列好工作項目清單,依序完成;編妥行程,避免工作的行程有重疊;將龐大的工作量授權或分工給合適的夥伴;或者,將想要達成的遠大目標分解為幾個階段性的短程目標,都是很實際管理壓力的方法。
(三) 放鬆練習(Relaxation):腹式呼吸、肌肉放鬆、靜坐冥想、足定氣靜、瑜伽都屬於這一類型的壓力管理策略。當感受到強大壓力時,可以透過這些技巧讓自己獲得放鬆和鎮靜。
(四) 想法管理(thought management):這是諮商治療師最常教導個案因應壓力的方法,透過矯正非理性信念或重新詮釋事件的意義,就可以減輕壓力反應的困擾。例如根據實際的狀況調整目標,不要事事要求完美,就可以減少不堪負荷的挫折感;或者,即使輸掉比賽但注意到努力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的經驗與友誼,便不再覺得那麼難以忍受。另外,也要有意地想到,不用過量飲酒,使用非法藥物,和開快車來紓解壓力反應,要時時想到以正向態度看待壓力的事件。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掌握生活中的起伏變化,但卻可以決定受它影響的程度和面向(正向還是負向)。壓力可能不是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的問題,而是要管理得宜,運用得當。
註:Epstein, R. (2011). Fight the Frazzled Mind.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22(4), 30-35.
(作者為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