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PO了一篇《優秀跑鞋的特性是:平底、輕薄與柔軟》之後,有一位朋友提了一個好問題:此種鞋款(平底、輕薄、柔軟)是否需要有一定程度以上的肌力,才適合穿著,因為這類鞋子似乎是藉由自身肌力,去做到緩衝著地時的衝擊,假使一位剛接觸跑步,或是幾乎沒在做肌力訓練的跑者,穿著是否會容易造成受傷?再者,目前的鞋子都有區分成練習用鞋與比賽用鞋,當中的差異性似乎在於前者較重鞋子大底較硬耐磨,那是否在練習時有需要呢?
我以個人主觀的觀點來回答(也許不夠客觀):我認為不用分練習和比賽鞋,一般跑鞋廠商所定義的練習鞋,強調的功能是緩衝、耐磨硬底與足跟加厚的鞋墊…但這種鞋會引導跑者到不適當的跑姿,像是強調緩衝的鞋款,勢必會延著腳掌落地的時間、耐磨硬底的鞋款因為比較重,所以會拖慢腳掌拉回臀部的時間、足跟加厚的鞋墊會引導人用腳跟先落地。因此我不建議穿這樣的鞋子跑步,就算練習也不適合。
從上述的理由來看,就算是入門跑者也要選擇平底、輕薄與柔軟的鞋款。想要避免受傷的方式,應該是先慢跑(Eacy pace)與提高步頻,因為E配速時,腳掌離地的高度大約只到腳踝,步頻拉高時落地較輕,若一開始能耐著性子跑,不急著跑快、也不要太快加大跑量,本就不容易受傷,所以跟鞋子種類沒關。用上述厚重的練習鞋跑,反而會導向跨步與腳跟著地。
關於肌力訓練,我的看法是在拉高強度(配速提到T強度以上)與增加訓練量後才會有影響。這麼說好了,當你在馬場上向42公里的終點邁進時,若體力與意志力很強大,在肌肉已經衰歇無法承擔落地衝擊的情況下,仍可以用意力和體力堅持到最後,進終點,然後就…受傷。
我的意思是,用意志力硬撐完一段自己體能與肌力無法負荷的距離,才是受傷的兩大原因之一,跟腳上穿什麼鞋子無關。另外一大原因則是技術不好,而強調緩衝、厚重與足跟加厚的鞋子,將引導跑向差勁的技術。
因此,我個人還是認為選擇平底、輕薄與柔軟的跑鞋,和先耐著性子慢跑、不要急著加大跑量,才是入門跑者避免受傷的關鍵。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見,鞋商的觀點可能不太一樣。
專欄介紹:
18歲以前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當然不會自由式,也完全不懂什麼是訓練。大一加入清華泳隊後,開始愛上訓練的滋味,從此一頭栽入體能訓練的世界。25歲以17天跑步環台,27歲時出版《鐵人三項》,28歲成為東華大學鐵人三項代表隊教練,29歲打破國內226km超鐵紀錄(9小時44分),現為運動作家與運動網站顧問。這些都是表面上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在鐵人三項的世界裡,有我所要追尋的「美」。
更多內容請至【徐國峰與科學化訓練部落格】/【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