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腸道健康的關鍵─益生菌 | 健康遠見
飲食

腸道健康的關鍵─益生菌

【專家觀點】
腸道健康的關鍵─益生菌

醫病先醫腸

人體健康一切的源頭來自於腸道的健康,腸道在人體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從口腔至肛門長達10公尺的消化道中,小腸即佔有6公尺的長度,其內層黏膜上佈滿了絨毛,每一平方公分之腸壁約有2000根絨毛,且每一根絨毛中分佈著微血管及微淋管,這一般被認知為消化道的器官,事實上掌管了人體營養吸收、毒素排除和免疫調節三件大事。

當腸道狀況良好,我們會在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感到飢餓,充滿食慾,並且開始攝取食物,食物在進入口腔後,通過食道、經由胃的消化後到達腸道,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將大部分在此處被吸收,消化吸收後若是體內不需要的剩餘殘渣,將形成糞便被排出體外。

留住好的食物營養,並將多於的毒素排出體外,身體自然會感到精神飽滿,更大的附加價值是,腸道的良好環境將使身體超過70%的免疫力也受到良好的照顧!相反的,若因疾病治療或長期飲食不當導致腸道狀況不佳,一旦腸道的運作失衡,腹部總是或脹或痛,即便體內對營養的需求迫切,病患本身仍無法提起進食的慾望,願意配合進食者卻也常因嚴重的腹瀉,讓身體不堪負荷而放棄進食,此時身體將進入惡性循環,營養不足除了體重直線下滑外,身體也將感到極度疲勞,腸道功能喪失使得營養無法補充,體內毒素也將無法排除。

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口臭、火氣大、皮膚暗沉、氣色不好、全身酸痛…甚至是失去生存的信念;再者,腸道又是最大的免疫器官,患者因免疫功能低或,非常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或者出現發炎、疼痛的反應。

益生菌是關鍵

一般為了保持腸道的健康,會選擇補充修復腸道黏膜的產品,事實上腸道中的益生菌與生俱來就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腸道健康的根本,腸內的菌相與菌數是最重要的關鍵。利用高通量定序法分析腸道中細菌,人體腸道中有超過一萬多種菌,其數目高達100兆以上,腸道菌大致分為益生菌(20兆)、壞菌(20兆)及中間菌(60兆)。

剛出生的嬰兒腸道是無菌狀態,隨著進食,腸道與食物的接觸,腸道內會開始出現細菌,在嬰兒時期,益生菌的數量多於壞菌,隨著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睡眠品質、運動習慣、心情變化…等等因素,讓腸道壞菌的數量開始超過益生菌,然而抗生素等藥物的服用與必要的醫學治療,更是讓腸道益生菌快速消失的原因。

腸道中益生菌少、壞菌多,飲食過程在腸道留下的食物殘渣,將被壞菌發酵而產生腐敗物質,其產物就是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的毒素,例如:酚酸、硫化氫、吲哚、亞硝胺、二級膽汁酸等,不但使免疫力降低,還會導致多種癌症及造成肝臟傷害。這也是為什麼當人年紀大的時候,多種疾病會接踵而至,也是為什麼多數癌症患者,體力和生活品質會嚴重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腸道益生菌會產生許多對人體有善的成分,例如:乳酸、短鏈脂肪酸、酵素、天然抑菌素…等等。有以下作用:

1.  腸道益生菌降低體內毒素產生

益生菌產生的乳酸可降低腸道的pH值,使壞菌不易生長,且益生菌所製造的天然抑菌素亦可直接消滅壞菌,當壞菌的生長被抑制,體內毒素的生成量自然也跟著減少。

2.  腸道益生菌加速毒素排除

腸道益生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及丁酸,能夠促進大腸黏膜細胞生長,並與特定腸細胞受體結合,使這些腸細胞生合成血清素,進而刺激腸道蠕動、加速腸道毒廢的排除。血清素分泌量的多寡,影響了腸道排毒能力,血清素分泌量越多,刺激神經傳導的作用越大,大腸收縮與蠕動能力也越強。

3.  腸道益生菌可活化免疫

腸道益生菌細胞壁上的多醣體成分可活化免疫作用,當腸道益生菌數量增加時,腸道黏膜分泌免疫球蛋白A數量也會增加,免疫球蛋白A是腸道中最主要的抗體,可與病毒及病原菌結合,抑制細菌及病毒附著於腸道上皮細胞對人體造成傷害。

免疫球蛋白A除了可阻止病原菌或病毒侵入人體之外,研究也指出許多疾病的發生與免疫球蛋白A的缺乏有關,包括感染、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結果發現,免疫球蛋白A缺乏的病人,高達九成四有呼吸及腸胃道疾病,包含鼻竇炎、中耳炎、肺炎、支氣管炎、腹瀉等問題;也有八成四的病人發生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蕁痲疹、食物過敏或藥物過敏等過敏疾病。

4.  腸道益生菌可降低癌症發生

腸道益生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經研究指出可被運送到腸道黏膜的基底層,激活免疫細胞,使腫瘤細胞死亡。臨床研究亦顯示,腸道中丁酸的濃度越高,大腸癌的發生率越低。

如何增加腸道益生菌

一般認定增加腸道益生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補充益生菌,例如飲用含有乳酸菌的飲品或保健食品,事實上外來的益生菌相當脆弱,難以通過胃酸及膽鹼的考驗,因此在經過胃與小腸之後,這些益生菌的活性就喪失了。如果應用生物技術包覆的益生菌,確實可增加活菌通過胃酸及膽汁的數量,然而,這仍是外來的益生菌,無法長駐於腸道,因此產生的功效總是很短暫,無法徹地改變腸道健康。

有鑒於此,更多科學家投身研究改善腸道菌相的方式,發現與其補充外來益生菌,不如補充腸道內原生益菌的營養素,而這養菌的物質被稱之為「益生質」,這些益生質不受胃酸、膽鹽及溫度的破壞,可直達腸道作為腸內原生益菌的營養來源,協助腸道益生菌壯大繁殖;由於原生益菌是原生於腸道之中,故補充益生質所提升原生益菌的數目與效能,其效用較為長久性的。

益生質的類別包括纖維類、寡醣類及益生原,纖維類及寡醣類屬於早一代的益生質產品,利用腸道難以消化的特色,達到促進腸道蠕動的效果,這類型的益生質需要較長的時間達到功效,因腸道益生菌需24至36小時才能充分利用這類益生質,在使用的過程會有氣體的產生,所以人體容易出現腹脹或排氣的現象,而腸道敏感者也有可能出現腹瀉與腹痛等不適情形。

益生原則是屬於新一代的益生質產品,模擬腸道環境並以益生菌發酵而得,此發酵產物因分子小,故可直接被腸道益生菌使用,腸道益生菌則能快速得到所需營養,經實驗證實其效果及速度均比第一代益生質高出百倍以上,且服用過程不會出現腹部產氣情形,讓補充者的舒適性提升許多,是有效製造良好腸道環境並保持腸道健康的重要元素。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外科部副部長、前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