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每晚都睡多久?是否常當所謂的「暗光鳥」,三更半夜還不上床?或老是睡到日上三竿,一定要人家叫才有辦法醒過來?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期刊「動脈硬化、血栓與血管生物學」的報告指出,無論是睡太少或睡過久,長期下來都對心臟的維護不利,值得大家關注。
該研究由南韓成均館大學醫學院的臨床副教授金昌垣(Chan-Won Kim)醫師所主持,其和首爾江北三星醫院的環境醫學專家昌柳秀(Yoosoo Chang)博士合作,針對47309名平均年齡為42歲的民眾進行調查,目的在探討睡眠品質、時間多寡與心血管健康情形之間的關聯性。
首先,所有參與者皆需接受問卷訪談,藉以瞭解平時的睡眠狀況。後續則被安排去作體檢,內容主要如下:
一、透過電腦斷層掃描(CT)查看冠狀動脈中鈣沉積的程度。其已被學界確認比血壓、膽固醇指數更能有效預測心臟病的發生。
二、測量心臟打出的血液所產生的脈動,通過血管傳到手與腳的速度,也就是脈波傳播速度(PWV),從中評估個案的血管硬化有多嚴重。當血管的硬度越大,脈波的速度往往就越快。
統計發現,這群人每晚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4小時,而當中約有84%陳述自己的睡眠品質不錯。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每晚睡眠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者,冠狀動脈中鈣沉積的程度比有睡到7小時者高出50%。然而,睡得太久也不好。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個小時者,冠狀動脈中鈣沉積的程度竟比睡到7小時者高出70%。
另外,睡眠品質和睡眠時間同樣重要。在問卷中坦承睡眠品質差(如總是要翻來覆去許久才睡著、晚上不時醒來、容易作惡夢等)者,冠狀動脈中鈣沉積的程度比睡眠品質不錯者高出20%。至於血管硬化的部分,也呈現類似的趨勢,意即睡眠時間過長、過短與睡眠品質差的人,血管傾向有硬化的問題。
研究者表示,該結果的背後機轉仍不明確,可能是體內特定荷爾蒙的代謝使然。但就睡眠而言,每晚若能持續熟睡7小時,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幫助會最大。
有鑑於此,其建議平時要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例如就寢與起床的時間需規律、午飯後就少碰含咖啡因的飲料與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且儘量放離床邊遠一點,以免其發出的藍光干擾腦部褪黑激素的釋放等,若有睡眠相關困擾也要儘早尋求專業協助,切勿延宕或忽視,以免最後傷神又傷「心」。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