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印象,男性的動作能力和空間能力較女性優,女性則在語言和社交方面較為擅長。例如我們會認為(1)男性在運動場上表現佳,也較有興趣,(2)女性喜好三兩好友,天南地北聊得津津有味,(3)女生直覺力較好。
科學研究(註1)以所謂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擴散張量成像)的腦影像技術,針對整個腦的「白質纖維走向與連結」資料進行全腦連接體(Structural connectome)之研究。目的是檢視腦內不同位置腦葉間經由白質纖維的連結狀態,以推測其腦功能的特性。此研究採用近千人的極大樣本,嘗試分析腦部結構性神經連接的發展性性別差異。
依其腦影像資料分析結果發現:
1. 男性大腦神經連接多集中在同一個半球內(前腦至後腦),女性大腦神經連接多是橫跨兩個半球之間(左腦至右腦)。然而,在小腦處,卻是呈現相反的傾向。
2. 自青少年期開始,上述神經連接的性別差異就越來越明顯。
3. 就連結比例的量化分析,相較於女性,男性在同一個半球內不同腦葉間的連結較強。
4. 就腦葉連結比重分析,相較於女性,男性的腦葉連結傾集中在同一半球內。
5. 相較於女性,男性的腦傾向形成局部而成群的次網路或模組化(modularity)。
6. 女性的大腦具有各個腦葉廣泛相互連結的傾向,而男性的小腦則具有與其他腦區相互連結的傾向。
總結來說,研究中的多個分析指標均顯示兩性的腦部結構性連結有顯著的差異:
(1)男性腦在發展過程中會強化腦葉內和半球內的神經連接,其神經網絡具有遞移性、模組性、和離散性(transitive, modular, and discrete);相反地,女性腦的發展則越來越強化半球間的連結和跨半球的參與。
(2)半球內跨前腦和後腦的神經溝通涉及到行動和知覺功能的連結,而動作行為是由同側小腦所控制。因此男性的大腦半球內連結較強,配上小腦半球間的連結較強,使得他們在動作協調方面的運作效能較佳。女性的大腦半球間連結較強,則有助於她們整合左腦的邏輯分析思維模式和右腦的直覺訊息處理模式。
(3)此研究印證了Gur等人(註2)2012年的研究發現。他們以簡短版電腦化神經心理測驗(computerized neurocognitive battery),測量3500位8到21歲的受測者,結果發現,女性在注意力、記憶和社會認知測驗的表現優於男性,而男性在空間處理、感覺運動能力優於女性。
(4)此研究也印證了過去神經影像的研究發現。例如,結構性影像研究發現,男性的白質比例較多,但在胼胝體處除外;而功能性影像研究也顯示,女性在較擅長的語言作業中,她們左右半球間的活化較強;而男性在較擅長的空間作業中,他們局部的半球內活化較強。均與這個研究結果一致。
在現實生活上,我有兩個建議:
• 男女之間腦結構與腦功能之差異是一種群組之間的統計結果,即這些結果代表一種傾向度,而不是絕對的,也仍要考慮同一群組(例如,男性組或女性組)內個體之間的個別差異。有些女生可能有很優秀的空間感處理能力或運動功能;有些男生,也可能有良好的語言能力與直覺能力。
• 男女腦結構與對應之功能互有差異,但應是大同小異。其小異之處,男女間應互相了解,互相認識,學習欣賞對方,給對方讚賞,也應對一己之所長善加運用,以補對方之不足。在現實中,互相批評所短易於形成人際相處之困擾,若能對一己之所短知所謙虛,對他方之所長有所讚賞,則可促成雙方之間互動之良性循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溝通困擾和人際衝突。
註1:Ingalhalikar M, Smith A, Parker D, Satterthwaite TD, Elliott MA, Ruparel K, Hakonarson H, Gur RE, Gur RC, Verma R (2014): Sex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al connectome of the human brai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1:823–828.
註2:Gur RC, Richard J, Calkins ME, Chiavacci R, Hansen JA, Bilker WB, Loughead J, Connolly JJ, Qiu H, Mentch FD, Abou-Sleiman PM, Hakonarson H, Gur RE (2012). Age group and sex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on a computerized neurocognitive battery in children age 8–21. Neuropsychology 26, 251–265.
(作者為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