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氣候冷熱交替,加上溫差大,一不小心就感冒了,不過要先區分清楚到底是一般感冒或是流行性感冒,一般感冒主要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則是流感病毒所引發。
一般感冒較少引起全身性症狀,主要是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不太會發燒,且通常兩週內就可以完全康復;而流感多半會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痠痛、倦怠感等症狀,如果症狀嚴重,有時甚至需要幾個星期才能完全復原,若有下呼吸道的併發症,要立刻就醫。
一篇2015年10月底發表在過敏暨臨床免疫學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的研究報告指出,許多用於治療感冒時,減緩鼻黏膜充血的藥物,通常不會比安慰劑來的更有效。
無獨有偶,2011年7月份發表在家庭醫學年鑑(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一篇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巴雷特博士(Bruce Barrett)的研究報告就發現,一般感冒時吃安慰劑的人與吃感冒藥的人,痊癒時間並無顯著差異,也就是說,當罹患一般感冒時,無論服用藥物與否,感冒痊癒的時間其實都差不多。
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藥依據藥品的安全性可以分成三級:分別為「處方藥」(prescription) 及「非處方藥」(Over the Counter,簡稱 OTC),而非處方藥又分「成藥」及「指示藥」兩種。
處方藥係指須經由醫師診療、診斷後開立處方簽,才能至藥局購買的藥,藥局若無醫師處方簽是不得出售處方藥的。而非處方藥通常藥性較緩和、長期使用安全性高,無蓄積性,副作用小、能耐久貯存,而且不須經醫師處方,就可以買到的藥物。
其實,除了抗病毒藥物外,一般藥物是無法加速感冒的復原,或是縮短感冒時程。目前治療一般感冒的藥物僅能緩解症狀,市售成藥的感冒藥成分主要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再加上緩解鼻水、打噴嚏的抗組織胺或抗鼻塞作用的鼻黏膜血管收縮劑等,其中,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作用效果快,但是治療效果並不持久,若是想要緩解鼻塞症狀,通常會用內含Phenylephrine Hydrochloride成分的藥物,具有收縮鼻黏膜血管、抑制鼻黏膜充血、鼻腔腫脹的功能,進而達到舒緩鼻塞症狀,促使鼻腔暢通之作用。
坊間藥局針對過敏性鼻炎及感冒導致的鼻塞,除上述所提的口服藥外,也有鼻黏膜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這種主成分為類麻黃素(Pseudoephedrine)的鼻噴劑,雖可暫時緩解鼻塞,但長期使用下來,可能會產生依賴性及黏膜上皮破壞增生,鼻塞的情形將更加嚴重,造成「反彈性鼻塞」,甚至造成慢性鼻炎,建議使用最好不要超過4~5天,1天使用不可超過3次。
如果感冒有鼻塞症狀時,要儘可能多喝水,幫助稀釋痰液。或是燒熱水,倒在杯中,吸入濕潤的水蒸汽,助痰液軟化。注意不要過度用力擤鼻涕,也不可長期依賴鼻噴劑。
而在美國,一般的感冒通常不會去看醫生,一是因為他們沒有健保,看病不僅花錢,還要先跟醫師預約,快則2、3天,慢則一星期,說不定那時感冒都已經康復了;二則是吃藥並不能治癒因為病毒感染引發的上呼吸道感染,頂多是讓難過的症狀稍稍減緩。一旦感冒,他們通常會自行去藥房購藥,這也就是美國非處方藥如此盛行的原因。
歸根究底,感冒想要痊癒還是得靠自身的免疫力才行。因此要預防或治療感冒,身體的免疫力才是最主要的關鍵,而要有良好的免疫力,睡眠一定要充足,再加上平常規律運動(生病時不要)及均衡的飲食,就能有效對抗感冒。
在吃的方面,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像是芭樂、奇異果、菠菜、苦瓜、花椰菜、芥蘭、甜椒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菇類的多醣體、番茄的茄紅素、紅蘿蔔的β-胡蘿蔔素也都是抗氧化劑的來源,這些天然的食物,都有助於人體提升免疫力。
除蔬果外,蛋白質也是提升免疫力極佳的來源,選擇優質蛋白質,如豆腐、豆漿、和蛋類,由於牛奶容易生痰,所以感冒時並不建議以牛奶作為攝取蛋白質的來源,潘老師祝大家都有一個愉快的冬天。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