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又來到,檢討過去,展望未來,您是否已作好後續的規畫?不管是要拚經濟、衝事業,或者有更多打算,身心健康永遠是追求希望和夢想的基礎,一旦犧牲了它,就算擁有財富也喪失意義。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願意調整生活作息,培養良好習慣,並持之以恆,在充實「健康帳戶」的同時,無形中也提升對抗壓力、疾病與老化的本錢,相對於去玩股票或基金,投資健康更有價值,穩賺不賠。
在新年的開始,不妨由以下的方向著手,做好養生保健的功夫:
1. 規律運動:
遵守「333」原則,也就是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而運動時心跳需達到每分鐘130下。若實在沒空,建議配戴計步器,少搭車或乘電梯,增加走路的機會,每天則以一萬步為目標。
2. 均衡飲食:
三餐要適量,進食力行「三少一多」,意指烹調過程儘量要少油、少鹽、少糖,與多攝取含纖維的食物,例如蔬果及糙米、全麥製品。另外,非天然與有放人工添加劑的食物別碰較好。
3. 睡眠充足:
不要當夜貓子,每晚要睡足7至8小時。白天午休別太久,睡前可洗個溫水澡,避免從事刺激性活動(如打電玩或看暴力影片)和喝咖啡、茶與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飲料,如此都有助一夜好眠。
4. 戒除菸酒:
抽菸、喝酒是導致慢性病與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其不僅花錢且傷身,使用不當也易造成他人困擾,甚至有違法之虞。若有相關成癮問題,最好尋求專業的協助,早點戒治才是。
5. 強化社交:
平常除陪伴家人,不妨廣結善緣,多交朋友,建立穩固的社會支持,老年人更是需要。研究發現,常參加社交活動不僅能使年長者心情愉快,幸福感上升,還有助於保持思維敏捷,防止認知功能障礙。
6. 擔任志工:
從事志願服務,濟弱扶傾,回饋社會。文獻證實,擔任志工可降低憂鬱發生率,增加對生活的滿足感。另外,其和健康促進也有密切關聯,相對於無志工服務經驗者,死亡率與患心臟病的風險都較低。
7. 積極學習:
人邁入中年後,腦組織便逐漸萎縮,正所謂「用進廢退」,要減緩衰退速度,保持反應靈活,沒事就要多動腦,不斷嘗試新事物。例如自助旅行、玩益智遊戲(如數獨、圍棋等)、學外語等都有健腦的作用。
8. 接觸自然:
居家或工作處所種植花草樹木,放假時多往郊外去。專家指出,室內擺放綠色植物除可增添生氣,紓解壓力,還能淨化空氣。常親近大自然能緩解焦慮、憂鬱等負向情緒,提高個人自尊,發揮放鬆效果。
9. 按時體檢: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組織、器官在形態和功能上多少都會改變,體能和抵抗力也會走下坡,患病的機會增加。故40歲後就應每年定期健檢一次,以便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10. 注意防護:
面對環境中的有害刺激或可能發生的意外,要懂得做好防護措施,將傷害減到最小。例如外出時視情況配戴太陽眼鏡、口罩,騎乘機車、腳踏車要戴安全帽,而開車或搭車時需繫緊安全帶。
上述目標非一蹴可幾,若同時進行有困難,可選幾項目前較能配合的先做,甚至找親朋好友一起參與,彼此互相鼓勵與提醒,如此才不易半途而廢。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