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蛋殼表面比較均勻光滑不易破碎,拿起來有重量表示雞隻體內含鈣量充足,相反蛋殼表面粗糙是雞隻體內含鈣量異常製造蛋殼會不均勻。由於蛋殼上有毛細孔,因此表面上若有殘留雞屎或其他汙物要清除,以免細菌透過毛細孔進入到蛋液中。
雞蛋打開後分成三層:蛋黃、果凍狀的蛋白、液狀的蛋清,蛋黃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膜,即使用牙籤或筷子戳,都不會使整顆蛋黃破掉;如果蛋殼很容易破裂,或是一將蛋打入容器中蛋黃就破開,表示已經不新鮮,最好不要食用。
紅殼蛋好還是白殼蛋好?
目前市面上的雞蛋分為紅殼蛋及白殼蛋,許多消費者以為紅殼蛋是土雞產的、比較營養,因而成為市場上主流,甚至還有養雞場利用特殊飼料配方,製造出其他顏色的雞蛋,想要賣得好價錢。事實上,這兩種蛋只是品種不同,和營養成分無關。
如果蛋黃的顏色過濃,有可能是雞農在飼料中加入色素的結果。一般來說,飼料中加入胡蘿蔔素,蛋黃顏色較紅,若雞吃的是一般玉米飼料,蛋黃就是黃色,因此如果蛋黃顏色過深就要特別注意。
如何判斷雞蛋新不新鮮?
雞蛋存放越久,水份會逐漸流失,使得雞蛋內空氣增加,氣室變大,重量相對地也變得越輕。有個判斷雞蛋新不新鮮的方法是將雞蛋放入水中,如果雞蛋完全沉在水底,就代表是新鮮的;不新鮮的蛋,由於氣室變大,空氣含量增加,會垂直地沉在杯底。
霍氏單位略稱HU由美國霍氏所提倡,是將雞蛋新鮮度經過數字化,再用於於銷售之意。測量的方法是,在平板上打蛋後,測量蛋白高度,再與蛋的大小相比而得出數值。
厚蛋白高度若為1毫米,則霍氏單位為0;2毫米為30,3毫米為48,5亳米為70,8亳米為90。在商場上,特級蛋(最高級)為65以上。在美國,規格AA級的蛋,為72以上,A級為60至72,B級為31以上60以下,C級為31以下。
打蛋時蛋白呈白濁狀,是什麼緣故?
如果打蛋後發現;蛋黃隆起,厚蛋白雖多,卻呈白濁狀,偶呈不透明狀態,一般而言,是因太過新鮮所引起。白濁是由於二氧化碳溶於蛋白所造成的。剛生下的蛋,有相當量的二氧化碳會溶入蛋白,而呈白濁,再隨著時間慢慢逸放出來,使蛋白質又變成透明狀。我們購入的蛋,約在產蛋後第三天,蛋白大部份都變成透明的狀態,但其中仍有呈白濁者。
可以每天吃蛋嗎?
一個研究是分析380名青少年的飲食及其體脂肪、血脂肪、血糖、血壓、胰島素濃度等相關心血管危險因子。結果發現,在身體活動程度相同的情況下,青少年吃不吃雞蛋不至於影響血脂肪、體脂肪、血壓等。
另一個以16項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每天吃蛋超過一個與每週吃不到一個蛋的人,其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並沒有明顯差異,甚至天天吃雞蛋的人中風風險還稍微低一些。不過,每天吃蛋的第二型糖尿病患發生冠心病的風險確實高出許多。
各種蛋類營養成分
(點圖放大)
表格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屬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本文作者為養生達人、生機飲食專家;原文刊載於《王明勇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