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醫院是現在最夯的醫療話題,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部份在乎工時長短與是否納入勞基法?護理人力不足則造成惡性循環,急診工作壓力大,更常是醫療暴力的衝突地點,同樣也是從基層一路走來的院長、醫療科主任、護理科主任對於這種基層員工不快樂的現象既心疼又無奈!
醫療是良心事業,護理人員為病人付出時間與精力的心態是最美的人性,當我看到這些年輕美麗的護理人員為病人擦澡、換尿布、清洗大便,那瞬間真的會令我感動。她們的付出不是加班費可彌補的,也不是坐辦公室的同學所能想像,病人與家屬的信任與尊重才是她們追求的成就感與精神支柱。
台灣的醫療體系的逐漸崩潰不是一天兩天造成,要改善,當然不是喊喊一些政策與口號就可馬上解決的,事實的真相往往有很多面,看我們衛生主管當局是否能抓住管理重點,從「心」改造做起!
我們社會與民眾都是要求醫護人員該有如何表現才是有醫德的好醫師好護理師,病人或家屬情緒一來就會對護理人員非常沒禮貌,近乎侮辱。
我們的護理伙伴心目中的「好病人」該是甚麼樣子?簡單說,病人可分為好相處與難相處,只要病人具有體貼心意、願意溝通、有理性與懂得相互尊重的三大條件就會讓護理人員感動,我們就列出一些她們的心聲給讀者參考:
1. 體貼:中午12點多了,護理人員還在忙換藥時,我們會主動關心護理人員還沒吃飯?我們會告知動向?別讓護士到處找您,急的要報警!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管路都有其必要性,我們會因疼痛就隨意的自拔?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我們是否按時間吃藥物?自己是否有學習瞭解吃的藥是什麼?效用也要清楚!
在門診等待看診時,勿心急,要耐心等待。不要一次沒打上針就罵人,認為是技術差,要求更換照顧者!也不要站在護理站盯著看出院手續辦好沒?家屬沒經驗如何動手清潔病人的大小便是可理解,但是可以學習自己動手!千萬不要一直催護理人員!護理師不是只照顧一位病人,就只有一雙手,不可能大家都可以同時準時給藥,給對藥,比起準時更來的重要!
總之,不要將護理人員當作傭人來使喚!
2. 願意溝通:要清楚自己的病史與病程進展,過敏史及過去病史之紀錄,不要一問三不知。當護理人員做完衛教後,自己與家人請撥空複習,不要只會說護理人員都沒有教。醫師查房時,更請主動詢問自己想知道的疑問,不要等醫師走了後,才又問護理人員那些只有醫師才可以回答的問題,若怕漏問,請想到時馬上記錄在紙上,查房時一併詢問之。
3. 理性對話與相互尊重:病人不能以為來醫院有付費就認為消費者最大,護理人員不是病人生病不舒服的出氣筒。頭痛、睡不著或是排便困難等都是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若是因為醫師開處方的耽擱,請別將憤怒全部發洩在護理人員!
不能生了重病就責怪護理人員不把他照顧好。重症的病人,請事先告知您所愛的人,想好最壞的打算,才不會在臨終的路上走的那麼辛苦。護理師犧牲自己正常的睡眠,輪值三班,犧牲自己與家人假日相處的時間,確實需要應得之尊重。醫護人員是一個團隊,尊重醫師外,請也懂得對護理人員輕聲細語,平等的尊重!
行醫37年來,遇見很多純樸美麗的護理人員,來自成大醫院護理同仁的回應,她們的心聲是如此簡單的訴求,希望都能被我們社會大眾聽的進去!當病人是真的很辛苦,接受完治療後,仍請主動熱忱的開口對護理人員說一句「謝謝、感恩」,她們得到被尊重的感覺就是人生最快樂的一面。讓我們大家對護理人員真心的鼓勵與支持,共同為創造醫病雙贏的醫療品質貢獻心力!
(本文作者為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院長、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