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常用來測量骨密度的儀器是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簡稱DXA),這是利用X射線管束射出兩種不同能量的X光束,穿透人體骨骼和軟組織後會出現特定訊號,再利用偵測儀和電腦分析,計量出受檢查部位的骨密度值。
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相當精準快速,輻射量低,再現性高,便於評估骨量變化及對治療的反應,推出以來供臨床上用以準確評估骨密度和其變化,目前DXA檢查的臨床用途有三:
(1)診斷骨質疏鬆症,依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若骨密度檢查的T值大於-1,即為正常骨密度,T值介於-1和-2.5者為骨量缺少,T值小於-2.5者即為骨鬆。
(2)用於評估骨折風險的大小,骨密度與骨折風險呈反比,即骨密度越高者,骨折風險較小。
(3)評估骨鬆治療的反應;雖然骨代謝引起的骨量變化不大,但DXA的精準度夠高,可測量出微小變化量,若變異量大於儀器的測量誤差範圍,即可供判斷骨密度改變量是否具有臨床意義。
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常用來測量腰椎和股骨頸的骨密度。腰椎檢查結果的再現性和精確度皆佳,但老年人若發生腰椎退化,常會影響檢查結果與判讀;髖部可供預估髖部骨折,精確度佳;其他檢查方式包括前臂骨和全身骨密度檢查,各有其特殊用途。
臨床上病患在接受骨密度檢查後,一旦發現骨密度很低時,有些病患會急於求助醫師,開始接受骨鬆藥物治療,並且都往往會抱持著幾分期盼,冀望在接受骨鬆藥物治療後,骨密度檢查結果可以恢復正常,但事實上綜合目前利用骨鬆藥物來治療骨鬆時的臨床療效而言,藥物治療讓骨密度增高的幅度通常為4~8%,增高幅度較大者約可達15%,即使如此,骨密度值也未必見得增高很大;反之,另有一些病患未見骨密度增高情形,甚至於微幅下降。
其實骨鬆藥物的試驗研究證實,主要目的在於降低骨折發生率,並非要讓骨密度恢復正常值,若未具有正確觀念與期望,檢查結果會讓病患大失所望。
面對治療後骨密度未見增高時,可檢討一些情況:每日維生素D和鈣攝取量是否足夠?運動量是否充足?有沒有併用其他藥物(如類固醇)?是否合併其他疾病?用藥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抽煙、酗酒?如果這些都符合衛教建議,則可能是對藥物的反應不如預期,但也不必氣餒,因為每個人的骨密度由遺傳因子決定了70-80%,只要骨量夠用和小心保護,即可減低骨折風險。
治療骨鬆的最主要訴求目標為避免骨折,在治療骨鬆期間,若未發生骨折,即使骨密度未能如期增高,即已見成效,值得欣慰。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