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西洋情人節,許多熱戀中的男女或夫妻,都將慶祝這屬於彼此的日子。走在街上,幾乎都是鮮花、巧克力、燭光晚餐、首飾等商品的促銷廣告,瀏覽各類媒體,不乏相關新聞報導,過節的氣氛無形中益加濃厚。
但對剛喪偶、離婚與失戀的人來說,見此光景,內心恐怕是五味雜陳。畢竟,憶起過去有伴侶的甜蜜時光,對照如今的形單影隻,難免觸景傷情。而部分單身者,想到自己仍是孤家寡人,既有的寂寞似乎更顯強烈,或許也是唉聲歎氣!
美國費城沙利(La Salle)大學健康中心主任Lane Neubauer博士,本身也是知名的心理治療師,臨床觀察發現,情人節對於曾失去或渴望有另一半的人會特別難過。在這強調浪漫與親密關係的節日裡,當事者出現沮喪、悲傷、憤怒、失落等錯綜複雜感受屬正常現象,但重點是不要去壓抑或忽視,反而要學習面對與善待自己,並積極尋求社會支持,才不會因情緒波動而影響正常生活。
您也有類似的困擾嗎?只要願意付諸行動,其實可以過得比想像中好。專家建議如下:
1. 除了愛情,別忘了還有親情與友情:當天儘量別落單,和愛你或關心你的親朋好友聚會,一起從事娛樂活動,如上館子、唱歌等。
2. 喪偶者可以安排旅行:尋訪過去與先生或太太足跡踏過或都很喜歡的地方,舊地重遊,回顧以往的點點滴滴,藉以懷念對方。
3. 對自己好一點,實現以往的夢想:例如奢侈一下,送禮物給自己;去做SPA,盡情享受放鬆的感覺;報名參加繪畫、舞蹈等以前就有興趣的課程。
4. 參與宗教集會或從事志願服務:一方面可轉移對節日的注意,一方面也能藉此提振精神,擴展社交。
5. 單身者可搜集情人節當日派對或單身聯誼的資訊,嘗試前往參加:為自己創造與他人相識進而相戀的機會。
6. 借助專業諮詢:倘因遭遇創傷而欲振乏力,或無法重拾快樂的力量,不妨接受專業諮商的協助,透過晤談打開心結,早日走出陰霾。
當然,您也可以選擇獨處,平靜度過這一天,租幾部幽默、好笑的影片觀賞,閱讀幾本勵志書籍,聆聽悠揚的古典音樂,或到外頭運動健身,應該也能紓壓解悶。相信,只要事先做好調適與規畫,情人節的到來將不會再是壓力。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