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菜,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之一,不過大家心裡都有數,到迪化街或南門市場大肆採購一番可不只是為了年夜飯,更多是為了供應年假的口腹之慾,整個假期吃大餐、在沙發看電視、吃點心下來的結果,許多人都增加了不少體重。
體重增加的影響可不只是外觀,最新一期「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指出,中年心血管越健康,老年後得各樣失智症的機率愈低。
這篇研究共有19,458位中年人(平均49.8歲)參與追蹤,平均追蹤長達25年,多年後透過美國medicare(給65歲以上的國家健康保險)資料庫發現,其中有1659人被診斷失智症(無論是何種失智症),研究中比較這些得到失智症與沒有得到的人的「心血管健康程度」。
這些參與研究者,依照參加研究當時(中年)的心血管健康指數(類似一般「體適能」的概念,以 modified Balke treadmill protocol測量,參考附註),從最健康到最不健康分為五組,並排除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會增加失智症發生率的影響後,發現「最健康組」到老年時得到失智症的比率是「最不健康組」的64%,也就是說如果中年維持健康的心血管功能,老年後可以減輕高達36%的失智症危險性。
之前也有其他研究指出,在失智症出現症狀的時間往前推20年,可能就已經能發現腦部的變化,即使當時並沒有症狀出現。這些都告訴我們:要避免失智症發生,不能老了才開始,要提早就開始認真照顧自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研究是以「體適能」評分健康與否,並非看「體重」,之前曾有關於死亡率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論,發現心血管健康比體重還重要,該研究認為「過重但心血管健康」的人的死亡率低於「正常體重但心血管不健康」的人,可見我們要追求健康,可不是一味地減少體重的數字,更要重視運動及飲食的健康。
「失智症」已經成為大眾心中繼癌症之後第二令人恐懼的疾病,在「治療」尚未有突破性發展時,「預防」是目前最重要的議題。研究鼓勵我們中年時要維持健康的心血管來避免老後發生失智症,有人問:「我已經過了中年怎麼辦?」,套句美國俗語:「種樹的最好時機是20年前,第二好的時機是現在」,無論年紀和現在的健康狀態,今天就動起來,掌握未來的生活永遠不嫌晚。
附註:modified Balke treadmill protocol– 1959年由Balke設計出來,以固定速度在跑步機上跑,但漸進地增加跑步機的坡度,測量最多可以跑多久,再套入公式算出代表心血管健康及耐受力的數值。
(本文作者為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原文刊載於2013年3月【袁醫師@愛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