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啊!」我感嘆說著,並非我想遁入空門,這只是我對青蔥產業的感想。
俗話稱一月蔥二月韭,年節剛過,我決定到宜蘭三星鄉看看蔥田,探討三星蔥知名的原因。找了幾位蔥農閒聊,他們告訴我,三星鄉產出的青蔥,莖白部分很長、顏色白皙,所以價格特別好,我這時才知道,一白遮三醜的說詞,也適合於青蔥的世界。
怎麼會用外觀來決定好壞?食物的評斷重點是滋味和口感吧?
我認為蔥白的長短和蔥莖的覆土高度有關,土堆愈高,莖白愈長,既然拍賣市場用莖白長短決定價格,為何其他產蔥鄉鎮不在此下功夫?難道三星地區採用的青蔥品種比較特別,能夠承受高度覆土的種植法?
「這塊田是蘭陽一號,那塊田是大憨仔、二憨仔還有黑葉等。」三星蔥農告訴我,不要問他品種,因為很複雜,誰叫台灣的農民太厲害了,喜歡自己育種,也喜歡取新名字,每年都有新花樣,有時同一名字的青蔥,在不同縣市代表著不同蔥種,所以大家都用外觀決定市場價錢。
我帶著疑惑,繼續走訪好幾個青蔥產地,譬如台中大安、彰化溪州、雲林麥寮等,試圖找出原因。
「青蔥不該只談品種,應該多談風土氣候!」麥寮的青蔥盤商告訴我,宜蘭低溫多濕,且土質適合進行堆土,其他地方若不是溫度較高,就是土質不適合,譬如雲林的蔥田土質,容易被雨水沖刷流失,很難堆高。
「用蔥白長短挑蔥,當然不夠精準,理論上青蔥的品種、產地、季節與採收時間不同,都會影響香氣成份和酵素活性,但目前沒人這樣講究,所以只能談個大概。」他笑著告訴我,蔥白甘甜,蔥綠辛辣,隨人挑選,重點是季節對了,天氣夠冷,味道都不差,雖然各地的品種不一,但口感多屬細緻。若到夏天,中南部多選擇北蔥,這款品種耐熱,但口感較粗,且氣味不夠濃郁,遜色多了。
「我喜歡挑莖梗最幼細的青蔥,切成小段,蔥白約占2/3,以滾水燙過,淋上醬油膏,撒上一些柴魚片,這樣就很好吃。」他拔起兩把青蔥,朝我晃了晃,接著講出極具哲理的話。
「少年仔,想那麼多做什麼,趁這個季節,趕快多吃點青蔥,好吃又便宜啊!」
我推薦的青蔥:
宜蘭蔥滿理想:林東海(0983-828-982),宜蘭縣三星鄉貴林路21號。
台中大安區農會健禾農產行:0933-752-121 。
(作者徐仲為食材達人、營養師;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2014年2月20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