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難免要面對青春一去不回頭的事實,老化的來臨,無論是誰都會遇上。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心理學與老化」期刊的報告指出,對於變老若抱持消極的態度,甚至感到擔憂或害怕,未來似乎易得到失智症,值得大家參考。
該研究由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貝卡‧雷菲(Becca Levy)副教授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一項名為「巴爾的摩老化縱向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目的在瞭解個人對於老化的觀感,和往後出現失智症之間是否具關聯性。
此項調查共有158位民眾參與,所有人在大約40歲時接受問卷訪談,藉以確認他們如何看待老化,例如是否認同老了就很難學習新事物、總是忘東忘西等。接著每年都安排去照核磁共振(MRI),主要掃描大腦內部的海馬迴。該區域主掌人類的記憶功能,而目前最普遍的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就是海馬迴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待持續28年,統計顯示對老化有越多負面認知者,海馬迴萎縮的速度似乎也越快。雖然海馬迴的體積會隨年齡增長而自然遞減,但平均而言,想法傾向悲觀者的萎縮速度為正常水準的三倍,組織流失比起想法樂觀者提前近6年開始。
另外,個案逐一過世後,全被採集腦組織。檢驗結果發現,對老化有越多負面認知者,腦部出現類澱粉斑塊和神經纖維糾結的情形越嚴重,而這兩種現象為評估當事人有無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重要病理指標。
研究者表示,詳細肇因仍需探討,可能是悲觀想法衍生的壓力,長期累積下來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進而造成大腦病變。有鑑於此,其建議要拋開對於老化的刻板印象,避免先入為主認定老了就不中用或只是行將就木,若能作好心理建設,妥善經營老年生活,相信有助降低失智纏身的風險。
近年來,國內學者積極推廣「活躍老化」或「成功老化」的觀念,當中特別強調在心理社會層面上的投入。想要晚年依然精神矍鑠,充滿活力,不妨預先做好規劃,始終懷抱夢想,在心態上永不退休,這樣才可減少失能的發生或惡化。
知名作家李敖大師曾講過一段話:「人生七十才開始,八十不稀奇,世間九十滿滿是,一百笑嘻嘻。 六十還是老小弟,五十是嬰孩,四十睡在搖籃內,三十才出世」,請保持一顆年輕的心,迎接美好的黃金歲月吧!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