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24節氣之一,代表春雷初響,讓原本在冬眠的動物被春雷震醒後,紛紛脫離蟄伏的狀態,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此時氣溫回升,強烈的氣流對流下,雷雨的機會也隨之增加,這樣溫暖潮濕的氣候最容易滋生病菌,而且春季氣壓低,粉塵和細菌病毒容易在空氣中停留,加上溫差劇烈的變化,因此呼吸道相關疾病容易在此時節發病,流感病毒也容易在此時傳播。
此次流感的大爆發,按中醫觀點來看除了與季節氣候有關之外,與這一年來氣候的不正常變化也大有關係,中醫古籍裡提到:「時行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長少率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
看完這段文字後再對照現今情況,回顧下去年冬天時是不是就是出現了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異常,而到了春天時又出現本來應該溫暖卻反而很冷的現象,此皆反常於時令的氣候,因此人們若感受了時行邪氣,則不論男女老幼,都會患相似的病症,即中醫古籍裡所說的時行病,也就是現今的流行性感冒,也因為今年的氣候反常變化太大,所以流感才會如此盛行。
流感與一般感冒是不同的,一般感冒主要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症狀較輕微,主要以鼻水、鼻塞、喉嚨痛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為主,可能有輕度發燒,較少引起全身性症狀;而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發病迅速,有高燒、頭痛、喉嚨痛及全身肌肉關節疼痛、嚴重倦怠等症狀,而且病程比一般感冒時間還長,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還可能引起病毒性或細菌性肺炎、肺部或神經系統併發症、心肌炎等重症,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
所以若是有慢性心肺疾病、新陳代謝疾病、腎臟病、免疫功能不佳者,或嬰幼兒、老年人及懷孕後期感染等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而要避免流感找上您,預防措施很重要,就讓中醫師來教您如何預防流感吧!
1. 吃熱食並且注意營養均衡
中醫師認為,吃熱食才能保養胃氣,尤其是早餐更要吃熱食,因為早晨身體的神經、肌肉、血管都還是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吃或喝冰冷的食物,會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暢,而且還傷了胃氣。胃氣是指胃腸消化吸收的能力,消化能力好,身體才能獲得營養、增強免疫力,也才能抵禦疾病的侵襲,因此平時除了注意營養均衡外,還可多攝取未精製的五穀根莖類食材,如糙米、薏仁、地瓜等,都具有豐富的多醣體,可幫助提升身體防禦力。
2. 足三里穴位提升免疫力
足三里是人體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膝蓋外下方凹陷處往下三寸(四指合併的寬度),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所以足三里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位,平時可以用艾條進行灸法,民眾只要將艾條買回來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3公分處施灸,具體操作方法是先靠近皮膚,後慢慢提高,再靠近皮膚,再慢慢提高,如同 「雀鳥啄食」般,故名「雀啄灸」,一般灸10~15分鐘左右,以皮膚紅暈溫熱為佳,現代研究指出,艾灸時發出的紅外線波長能滲透到深層組織,提供人體能量,可以增強免疫力,預防流感,不想用艾灸者也可以徒手按摩穴位,簡單又方便。
(艾條)
(足三里)
3. 流感期間莫恐慌
許多人一聽到流感都會感到害怕,每天聽著感染人數不斷上升的報導,不知不覺就恐慌起來,但您知道嗎?越是害怕則越容易感染疾病,因為人在害怕的時候,身體的交感神經會過於亢奮,導致類固醇分泌增多,會壓抑免疫能力,使病毒更容易進入到身體,因此要保持情緒穩定,近代西方醫學的實驗資料,也證明穩定的情緒,可以使免疫功能正常。
4. 佩戴香囊能抗病
古裝劇裡可以看到古代人用中藥做成香囊,用來治療或是預防疾病,現代研究也認為中藥氣味芳香,其成分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能夠興奮神經,刺激機體的免疫反應,促進抗體的生成,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以下為預防流感的中藥香囊製作方式:
材料:艾葉30克、肉桂15克、藿香15克、丁香15克、蒼术15克、香囊數個。
做法:
(1)請中藥房代勞,將上述材料磨成粉。
(2)藥粉均勻混合後,每1個香囊中各放置10~15克藥粉即成。
(3)將香囊佩掛於脖子、胸前,可隨時聞香去邪。建議每週更換1次藥粉。
5. 中藥茶飲來預防
流感期間要注意多喝水,增加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另外還可以喝中藥茶飲來預防,以下為預防流感中藥茶飲:
材料:防風、黃耆、白术各10克,紅棗、 生薑各5克。
做法:
(1)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入800ml水。
(2)煮沸後再小火煮30分鐘,起鍋前依個人口味決定是否加紅糖調味即可。
功效:益氣固表,預防流感。
流感流行期間最簡單的預防就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家中若有人感染則要與他人暫時保持距離避免再傳染給其他人,並且要找專業醫師治療,切勿恐慌,也不要延誤就醫的時間以免病情加重喔!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台灣中醫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