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過去有許多遺憾(或許我有今日正多虧當年那些遺憾),儘管現在過著許多人心目中「美國夢」式的生活,但在內心深處,我依然還是個焦躁不安的流浪者。我不禁問自己:我真的已經達成「美國夢」了嗎?
回顧為了「只靠一百樣東西活一年的挑戰」而不斷捨棄私有物的過程,我發現:正是這個捨棄的過程,讓我開始質疑那些東西所承諾的、能帶給我的所謂「理想生活」;也是這個捨棄的過程讓我開始懷疑,我到底把自己的生活都託付給了什麼東西? 我在依賴什麼東西修補往昔的傷痕,從而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信仰對於人類而言並不是多重選項。我喜歡溫德爾.貝瑞所寫:「我們人類擁有信仰,就像邊境牧羊犬要牧羊的本能一樣。如果沒有牛群或羊群,給牠們小雞、小貓甚至小孩,牠們也能看守得好好的。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不將自己的信仰交付上帝,或是交給我們靈魂的真實道途,那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或者把它交給人類的文明進展,或者交給科學、武器、教育、大自然、人性、醫生、宗教導師、基因工程、電腦,乃至美國太空總署。」
在他列舉的種種信仰物件中,我想再加上一樣東西,那就是「購物」。
人類總是會信仰某些東西,問題的關鍵是我們信仰什麼?
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會在耶誕節期間,給他們那嬌生慣養的孩子買今年「絕對不能錯過」的玩具。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也想得很周到,甚至不惜花很多時間和大把的鈔票。許多平時經常加班、對家庭心不在焉的男人,會給自己的妻子買昂貴的鑽石耳環。玩具買回家,家庭頓時一片和睦了;珠寶買回家,妻子瞬間就不計前嫌了。我們是如此地崇拜著這些由別人創造的物質魔力,認為它們可以解決我們自己製造的種種麻煩。
你聽過這句話嗎?「什麼是瘋狂? 瘋狂就是不斷地重複同樣的事情,卻期待著完全不同的結果!」每次我為收藏的火車模型買來新的零組件時,都在期待著事情會有不同的結果。說得更具體些,我希望已逝的父親能夠加入我的行列,一塊完成這個他沒有完成的任務。
所以這就是我們要明白的一點: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從商店買來的東西能彌補已經失敗的事情,我並不是說我的父親因為沒有在閣樓裡製作火車全景模型就是徹底失敗了,他只是沒有按照他所說的那樣去做(正如我說過的,我覺得他沒有做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但是我非常希望他能行動起來。所以,就因為這麼一個小小的原因,我不停地買著同樣的東西,以期得到不同的結果。
仔細反省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特別是在買東西這件事上,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我把購物當作了一種信仰,而這種錯誤的信仰就像異想天開一樣荒謬!
我一廂情願地相信某些東西能讓事情變得更好,讓某樣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的事情還有改變的餘地,只要我買了某樣東西就可以得到當時我沒能得到的東西。但是,過去的時光永不復返,世上沒有任何一家商店可以改變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
真正的信仰是無法從商店裡買來的,不管我們有多少錢都沒有用。真正的信仰是在我們那既不完整也不完美的生活中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來,而這些偉大的事情絕對無法通過信用卡或現金來實現。
(原文刊載於戴夫・布魯諾 Dave Bruno《極簡富足:我靠100樣東西過一年》一書/橡實文化出版)
專欄介紹:
大雁出版基地,一個支撐成熟編輯人獨當一面、有利中小品牌生存發展的書業基地。
更多內容請至【橡實文化臉書】/【大雁出版基地臉書】/【大雁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