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孩子猝逝,化心碎為力量 | 健康遠見
人際

孩子猝逝,化心碎為力量

【專家觀點】
孩子猝逝,化心碎為力量

日前,有位4歲女童和家人在路上閒逛時,突然遭歹徒持刀砍死,無辜的小生命來不及長大,令人不勝唏噓。 在檢警還原真相之際,相信最難過的莫過於孩子的家長,畢竟懷胎十月好不容易獲得的寶貝,居然就這樣莫名喪命。望著電視螢幕前母親神情茫然的模樣,隱約也能感受到她那肝腸寸斷的心情。 

生離死別是人生舞台不斷在上演的悲劇,而最令人難以承受的莫過於至親的猝逝。專家指出,面對喪親的發生,當事者難免會有哀傷反應,且常會經歷以下階段: 

一、追思期:

強烈思念死者,舉目所見皆以死者生前事物為重心,極度盼望對方能死而復生,同時伴隨明顯情緒波動,如焦慮、憤怒、怨恨、罪惡感等。 

二、絕望期:

接受死亡事實,心情轉為憂鬱與悲哀,言行表現顯得無助、絕望,例如會有痛哭流涕、語無倫次、發呆等舉動,精神往往陷入渙散狀態。 

三、分離期:

情緒逐漸回歸平穩狀態,並能適當調整生活步調,恢復以往角色與功能,將興趣投注在新的事物上,培養新的依附關係。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順利度過,壓抑、陷入的結果,常轉化為身體疾病,甚至造成憂鬱症等。 

以下幾點建議,作為遭逢喪子之痛的父母參考: 

一、互相體諒:

曾有作家在喪子後談到:「當痛苦的重壓難以承受時,人的第一個反應總是期望身邊的人分擔。不幸那『另一個人』也在承擔同等的重壓……」。夫妻彼此哀傷的方式通常不一,嘗試將心比心,善待自己與另一半。 

二、尋求支持:

和親友談論你的孩子,透過陳述失落感受,分享過去美好的時光,回憶孩子的特點與令人鍾愛之處,藉以適當宣洩情緒。另外,也可參加坊間的互助性團體,與有相同經驗者互吐心聲,從中獲得支持與安慰,並學習如何調適自己,從哀慟中再站起來。 

三、生活規律:

盡量多休息,隨時補充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若始終難以入睡,可透過醫囑藥物幫助。維持飲食均衡,即使沒有胃口,也需試著吃些營養的零食,攝取足夠水分。適度從事運動,可在親友陪伴下進行,藉以轉移注意,緩解壓力,促進肌肉放鬆。 

四、書寫記錄: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忠實記錄每天的心得與感受,既能抒發情緒,往後更能作為個人改變的對照資料。另外,透過文字堆積,寫下對孩子的懷念與以往點點滴滴,作為愛的永恆記憶。 

五、專業治療:

若始終難以擺脫哀傷,且無法維持正常社會職業功能超過6個月,建議及早尋求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專業治療,以免積重難返。 

子女的去世,對家長來說,捨與不捨都是一段心痛的掙扎,但唯有容許悲傷存在,直接面對悲傷,並將悲傷化為繼續走下去的力量,相信在時間的淡化下,方能真正遠離陰霾,讓生命的陽光再現。

紀念孩子的方法:

一、製作攝影集錦,為孩子整理出從小到大的相片簿。 

二、種植樹木,作為精神長存的具體象徵。 

三、捐錢或禮物,甚至擔任志工,幫助社會上更不幸的人。

四、用孩子的名義成立紀念獎學金。

五、為孩子寫詩或出書。

六、珍藏與孩子有關,且富有意義的物品。

七、聆聽他生前喜歡的音樂或閱讀他生前喜歡的書籍。

八、至彼此都去過的地方參觀或旅遊。

九、從事以往親子間常作的活動。

十、在特定日期(如孩子的生日、忌日)和親友聚會,分享對孩子的懷念。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