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當你背對陽光,只能看到陰影 | 健康遠見
人際

當你背對陽光,只能看到陰影

【專家觀點】
當你背對陽光,只能看到陰影

這幾天陸續發生多起因為工作壓力、感情挫折或宿疾纏身等問題而自殺的事件。斗大的新聞標題與案發現場的照片除讓人看了怵目驚心外,也不禁感嘆世事的無常與生命的脆弱,為什麼他們會想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根據衛福部近期的報告顯示,國內標準化自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1.8人,從2010年後自殺不再是我國10大死因之一。雖然自殺死亡人數逐年緩慢下降,但標準化死亡率仍屬於「中高度」盛行,相關防治工作仍需努力。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在他著名的自殺理論中提到,自殺乃指個人以積極或消極的行動,且深知此種行動所產生的後果,進而直接或間接導致自己的死亡。大部分的自殺者在面對生死選擇時,通常是很徬徨無助的,如果發現有人能夠了解他們,或幫忙解決問題,那麼他們多半會放棄尋短。

國外研究指出,企圖自殺的人,死意堅決且不指望獲救者只有6%,其他自殺者多半猶豫不決,故若能即時伸出援手,便可挽回一條寶貴的性命。據估計,約有80%的自殺者在付諸實現前都曾直接或間接地於言行舉止中流露輕生的意念,例如開玩笑地說:「人生真無趣,不如死掉算了」、「真希望睡著後能夠不要醒來」、「活著也不知道能做什麼?」或是去找醫師、親友抱怨身心的痛苦,嘗試發出求救的訊號,只是多半為人所忽視。

所以,預防自殺的第一個辦法便是多關懷周遭他人。當對方出現憂鬱症狀(如失眠、食慾不振、情緒低落、凡事喪失興趣等),或有明顯的行為改變,如平日看來樂觀進取的人,突然轉變成悲觀消極;原本個性謹慎小心,突然粗心大意、精神恍惚,甚至從事危險的行為(如酗酒、飆車等),或原本抑鬱寡歡者,忽然笑容可掬,並將自己心愛的衣物、飾品贈送他人,上述異常都可能是自殺的徵兆。

另外,曾經自殺過的人,往往會企圖再自殺,尤其自殺後的三個月內,再次自殺的危險性依然很高。據統計指出,一半以上的自殺者都自殺過不只一次,所以對於這些有「前科」者,親友、同事與鄰居必須特別注意,若覺得當事人不太對勁,應鼓勵尋求心理衛生專業的協助。日常更需避免使其獨處,將有危險性的物品、藥物收好,以免有機會再度輕生。

預防自殺的第二個方法,是培養個人的挫折忍受度,即自我強度(ego-strength),莫因一時挫折、失意而積壓過多情緒。在面對挫折的同時,更需要情緒的支持和鼓勵,尋求社會資源,適時的情緒表達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都有助於壓力的紓解及去除非理性的想法。許多自殺者面對生活壓力事件時,由於缺乏情緒管理的概念,加上長期充斥不利己的偏差想法,終因無力負荷痛苦而導致自殺行為。

最後,我們要瞭解到每個人都有優點或值得肯定的地方,誠如諺語所言:「當你背對著陽光時,你只看得到陰影」,當你否定自我的同時,你也忽略自身的存在價值。唯有肯定自我價值,尋求人生意義,相信才是根除自殺問題的上策。

(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