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不同性別的醫護人員有差嗎?談性別平等之醫療照護職場互動 | 健康遠見
人際

不同性別的醫護人員有差嗎?談性別平等之醫療照護職場互動

【專家觀點】
不同性別的醫護人員有差嗎?談性別平等之醫療照護職場互動

走進醫院大多數人對於醫院工作者的性別印象是:男性醫師和女性護理師。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及醫療的多元化,已經打破傳統上對於醫療照護機構人員的刻板性別印象,例如:在婦產科的男醫師認真的幫產婦做檢查、在小兒科裡面看到女醫師正親切和小朋友互動、在精神科裡面看到男護理師正在處理病人混亂的症狀行為等。

對於其他的醫事人員,如:醫事檢驗師、醫事放射師、藥師、心理師、物理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等,不同的性別是否會讓就醫民眾對於醫療人員的互動有所差異?又不同性別的醫事人員在專業的自我認同及醫療合作溝通上是否有差異?以及是否會因為性別不同而在醫療照護環境的職場中影響到升遷、發展、進修或容易造成職場性騷擾的可能呢?

性別在職場中造成的不平等待遇時有所聞,不僅一般職場常見,就連以醫療照護為主的醫院等機構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在傳統一般主觀認定上,男性的專業性較女性佳;因此在升遷機會或薪資結構上,似乎男性也比較占上風,因此較常看到高階的主管多為男性,而女性則在職場上較多被賦予公關形象。

當然,真正能力的好壞或許跟性別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若能搭配服裝打扮或態度誠懇等表現,相信更能為此加分。因此,在醫院裡,醫療人員若穿上醫師袍或是護士服,專業性和有能力就會馬上被認同,但是,男女性別上的差異,在整個職涯上的發展,還是隱約地會受到影響。

在「性別工作平等法」中,就希望透過法律的制定,來減少因性別差異而造成工作職場上不平等的對待。在該法的第1條即明白指出:為保障性別工作權之平等,貫徹憲法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之精神,爰制定性別工作平等法。此外,也訂出許多條文重點在於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

為了希望真正落實性別平等與建立公平的職場環境,在該法的「第四章促進工作平等措施」中,也訂出各條具體的促進工作平等條文,例如;女性的生理假、配偶分娩時的陪產假、夫妻雙方都可以申請的育嬰留職停薪、子女未滿一歲須親自哺乳的哺乳時間與家庭照顧假等。同時,為了保障當事人的申請權利,於該法第21條中有特別列出規定:「關於受僱者為前項之請求時,雇主不得視為缺勤而影響其全勤獎金、考績或為其他不利之處分」。

性别差異造成醫療照護環境上的互動影響,除了前面所述之職場發展不公平或不平等權力關係的職場性騷擾外,也常常會出現在醫療人員對於疾病的處理與對待方式上。例如:在面對男性相關疾病或需要手術處理之討論時,通常會比較保守或較隱私的討論,如:男性的攝護腺手術等;而面對女性相關疾病或需要手術處理之討論時,可能會以不一樣的態度來處理,如:女性的子宮或卵巢手術等。

此外,在醫療人員與病患或是病患家屬在溝通及討論時,也應該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語或是對方的感覺,不要因為性別的差異而有明顯不同的互動方式,以降低不必要之誤會,進而促使良性的醫病關係及醫療團隊間合作與互動。

要健全醫療照護內的自我專業認同與跨專業間的合作,首重性別平等,要避免因性別差異的影響,則須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與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醫療人員在醫院須考量生理、心理、精神、社會、環境等因子,再加上多一點的溝通與同理心、注意肢體語言(如:眼神或語調)、公平的工作分配與調整等,透過良好的溝通、尊重性別平等與差異,同時創造並維護性別平等的優質醫療職場環境。

(作者為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