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5日是「臨床心理師節」,也許您對臨床心理師這個行業有些陌生,但對於其所屬專業之一,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治療,透過各類媒體的宣傳,應該就時有所聞了。據估計,美國約有數百萬人透過心理治療來處理情緒困擾,增進心理健康,使用極為普遍。反觀國內,卻因民眾觀念錯誤(如家醜不外揚)、認知不足(如付費找人聊天)、資訊缺乏、社會烙印等,心理治療始終未受重視或有諸多誤解。
一、何謂心理治療?
所謂「心理治療」是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以談話或演練的方式,協助個案探索內在經驗與人際關係,明白問題癥結,並學習如何辨識與改變引發不適的行為或想法,進而緩解症狀影響,使當事人能重新掌控生活。
研究證實,心理治療除能有效降低憂鬱、焦慮症狀,紓解疼痛、疲憊或噁心等不適外,還可延長手術、癌症病患的存活時間,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正向影響。調查還發現,接受心理治療者,在8次療程結束或持續半年後,約有50%及75%的病情呈現具體進步。
二、心理治療的種類
心理治療的種類繁多,目前坊間從業人員常用的有:
1. 行為治療:根據制約學習中增強(獎勵 )與消弱(處罰 )等原理,破壞刺激與反應間的錯誤連結,矯正個案的不良習慣,如強迫症的過度洗手、酗酒等。
2. 認知治療:強調任何困擾皆源於對事件的錯誤歸因或解釋,故治療師會幫助個案認清環境與瞭解自我,以理性思考取代不實信念,避免持續鑽牛角尖。
3. 認知行為治療:著重在教導個案以認知歷程去自我調適,從想像事態的變化、評估利害得失,進而作出適當的行動決策,透過內控來消除偏差行為等。
4. 藝術治療:經由創作過程(如繪畫、舞蹈、寫作等),協助表達想法或感情有困難者,增加自我覺察能力,緩和創傷後的痛苦,增加正向的改變。
5. 人際關係治療:教導個案如何與人互動、相處,學習溝通的技巧,從改善人際關係中進而解決個人的心理問題,常應用於婚姻治療。
6. 遊戲治療:利用遊戲來凸顯孩童問題,提供抒發情感或滿足慾望的管道,促使人格正常發展。其中,角色扮演技巧的介入有助個案改善、重建與他人的關係。
7. 精神分析治療:透過自由聯想、夢的解析、移情、闡釋等技巧,幫助個案探索過去孩提經驗、潛意識深層動機與目前身心狀況的關係,進而改變人格。
8. 催眠治療、沙遊治療等也頗具知名度,但無論如何,皆需由具執業證照,且受過相關專業的訓練者才能執行,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三、實施方式
在實施方式上,心理治療會依個人需求、問題性質與嚴重程度等而有不同安排,如採個別方式、配偶或家屬參與,甚至以團體方式進行。時間可能短至數週或長達好幾年,過程也重視保密。至於何種治療形態最適合,仍需個案與治療師詳細討論後確定。
一旦治療開始,案主與治療師的溝通互動便很重要。當雙方愈早確認問題癥結與同意治療目標,並對如何介入達成共識,建立彼此互信合作的關係,願意共同承擔改變的責任時,此時的療效相對會較好。
過程中也應定期檢視有無進步?階段性目標是否達成?若覺得思緒卡住、方向模糊、缺乏回饋、對治療方式有疑問或考慮中斷治療,案主應主動告知,坦白個人感受,以利治療師即時澄清事實、闡釋原因或調整步調,必要時另做安排,轉由其他治療師諮詢,或許會更加適合。
四、專業人員(機構)何處找?
若需該項專業服務時,如何找到合格的從業人員呢?
1. 請有相關經驗的親友推薦,或自行上網查詢資訊。
2. 詢問各地心理師公會、臨床心理學會、心理治療學會等,請其代為轉介。
3. 告知門診醫師,陳述個人需求,請其提供建議。
4. 詢問各縣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請其協助轉介。
5. 透過公益社團(如張老師、康復之友協會等),瞭解何處可獲得資源。
當您有諸多人選可供參考時,為求慎重,不妨去電或當面與治療師晤談,可更瞭解對方慣用的治療技巧、實施模式、時間安排與收費標準等,以做出最佳的選擇。
心理治療並非單純的談話、聊天,經由專業治療師的引導、剖析、啟發或設計演練等,案主可深入瞭解心理困擾為何,明白問題真相,並學習辨識與修改造成不適的意念或行為,進而重新掌握自我,妥善適應環境。
想要解決內心衝突,有效因應困境者,不妨洽詢各地醫院、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師公會或臨床心理學會、張老師等社團機構,轉介相關服務。相信在治療師的引導下,可以找到「心」的方向,恢復幸福人生。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幼獅文化網站;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