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仁淙
迷思:耳鳴會造成腎虧?
幾年前有個年輕男性特別從日本飛回台灣看耳鳴特別門診,22歲的他,留著一頭時尚的捲髮,職業是日本格鬥士,讓我印象相當深刻。2012年初格鬥的第三場賽事,他被踢中胯下的生殖器,加上跟女友出國度假,在旅途中喝了太多咖啡,因而開始失眠,耳鳴也在此時開始發作。於是他看了很多醫生,也找過中醫,吃了不少中藥及接受針灸治療。
檢查之後,我問他:「你現在會耳鳴嗎?」
他說:「完全沒有聽到!」
我很好奇,既然沒有耳鳴,那我能幫他什麼忙呢?
「醫生,我害怕耳鳴會摧毀鬥志!」我向他詳細解釋了耳鳴的機轉,以及大腦裡的睡眠系統、情緒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如何產生惡性循環,最後導致耳鳴的枷鎖。
「耳鳴常常是患者靈魂的出口。」我鼓勵地說。
「那我沒有腎虧吧?」最後,他突然問我。原來年輕的格鬥士最擔心的是耳鳴會造成腎虧。
耳鳴與性功能障礙沒有直接關聯
傳言說耳鳴會導致腎虧,進而讓性能力下降,也許正是不少男性害怕耳鳴的原因。由於中醫古籍有「腎開竅於耳」的說法,因此耳鳴被視為與腎虛、腎虧相關,對一般人而言,常常會有性功能障礙的聯想。將耳鳴跟腎虛或腎虧劃上等號,其實是受限於古代解剖生理學知識的不足,加上教育侷限,才會使這樣錯誤的觀念在華人世界中流傳至今。
迷思:耳鳴會導致耳中風?
對於耳鳴,還有一項荒謬的說法,那就是「耳鳴會導致耳中風」,遇到突發性耳聾的患者,有些醫生也會說是內耳中風。如此錯誤的觀念,很容易挑起患者的負面反應。
病毒感染不影響內耳血液循環
國外的醫生或學者,聽到耳鳴會造成耳中風或性功能下降等說法,往往感到不可思議。中風是心血管出問題所致,臨床上,「突發性耳聾」的發生絕大多數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跟內耳血液循環沒有太多關係。耳鳴跟耳朵中風可說是不相關,醫學上也有資料顯示,突發性耳聾的患者將來罹患中風的機率,並沒有比較高。因此,我認為告訴患者耳鳴是耳中風的前兆,或突發性耳聾就是內耳中風,是極不妥當的做法。
迷思:沒辦法了,只能學習跟耳鳴和平共處?
一名60歲的女性,左耳耳鳴十多年了,不管是西醫,或是中醫的針灸、中藥全都嘗試過,對於頑固的耳鳴始終束手無策。看了超過10位醫生,而且都是醫院級的專家,最後被告知只能與耳鳴「和平共處」的她覺得不甘心,又來找我看診,做了核磁共振的檢查後,終於確定是左側聽神經瘤。
當耳鳴治不好,醫生可能會告訴你:「試著跟耳鳴和平共處吧!」或「跟耳鳴做朋友吧!」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實是負面的說法。與疾病和平共處,代表一種「不得已」的妥協態度。當醫生說出這些話,等於是宣告自己沒有辦法,幾乎已經放棄患者了,只會讓患者覺得沮喪、無助,並無法提供正面的幫助。
不是沒有辦法,而是還沒找到原因
耳鳴和身體的疼痛一樣,事出必有因,不能只想著止痛或是消滅耳鳴,而忽略了追查背後的真相。耳鳴的存在,代表身體正在發出求救信號,所以醫療人員更應該善用這條線索,認真追查。不要只看到表面的聽力損失,就說是老化造成的,要求患者坦然接受它。
其實許多聽力下降的情況,早在耳鳴發作前就存在了,一些潛藏的原因,有待醫生去推理和追查。身為醫生應該充分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教導患者如何有效管理耳鳴,做好身心調適。
耳鳴世界的罪與罰
身處高科技的現代社會,人類往往把生命交給不認識的一方,像是高鐵司機、廚師、船長、藥師……也常常交給醫師。在耳鳴的世界裡,如果醫師輕易替患者判刑,有時會將患者推入無盡的深淵中。
有位56歲男子左側耳鳴一個多月求診無效,到醫院做聽力檢查,結果是兩耳高頻聽力損失。耳科專家的結論是他的神經性耳鳴永遠不會好了。病人瞬間感到恐慌焦慮,於是被轉至神經科和心臟科開始吃降壓藥和鎮靜劑。一個多月後,我在台北門診遇見深受耳疾困擾的他。再一個多月後,他已經停掉所有的藥,包括降壓藥。他很開心自己不必一輩子吃降壓藥,而且得知耳鳴根本不會導致耳中風!
第二位39歲男子也是單側耳鳴兩個月,左側高頻中重度聽力受損。做完腦幹電波及核磁共振後即被判定耳鳴不會好了。醫師開了一個月憂鬱症的藥給他,告訴他不必再回來看診。事實上,詳細檢視他的病史就會發現,聽損不是耳鳴的主因。類似的病例其實非常多,因此醫生需要繼續再教育,不斷地進化自己。
迷思:運動可以改善耳鳴?
為了減輕耳鳴的症狀,有些人誤以為運動可以改善耳鳴,或分散注意力,這樣做的結果正好適得其反,讓耳鳴響得更大聲,情況更嚴重。運動後血液循環加快,血流量增加會使得耳鳴更明顯。此外,運動也會讓大腦中樞附近的皮質層過度興奮,更放大患者對於耳鳴的感受。尤其是夜間運動,會讓自律神經過於活躍,造成大腦無法關機、放鬆,於是睡眠情況大受影響,耳鳴就會「嗡、嗡、嗡」地響個不停。因此,有耳鳴困擾的人,建議晚上6點後不要再從事太過激烈的運動。
迷思:吃銀杏或維他命B群可以改善耳鳴?
有個年輕男孩報考警校做了體能測驗之後,突然發生單側耳鳴,已經持續一個月了。他到三家醫院求診,吃了一堆藥都沒效,感到焦慮萬分。當他來到我的門診時,說自己吃了銀杏後感覺腦部血流增強,耳鳴反而變得大聲,害他擔心到睡不著:「怎麼辦?我都想寫遺書給我的爸媽了……」
我向他解釋耳鳴的機轉,以及原因可能是內耳破洞造成的。「這是小擦傷,而耳鳴只是聽覺的疤痕,過一陣子就會漸漸淡化,就跟所有傷口一樣。」焦慮男孩聽完終於露出笑容,「那熬夜會變大聲,對吧?」我問他為什麼熬夜,他說想去參加跨年晚會啊!
「你剛剛不是說要寫遺書嗎?」
「現在不用了啦!我都還沒有交過女朋友……」男孩靦腆地笑了。
增快血液循環和提振神經敏感度,會讓症狀更明顯
使用銀杏或維他命來治療耳鳴,是很多醫生常使用的方法。銀杏會促進血液循環,維他命B群會提振大腦的神經系統,對於耳鳴的患者而言並無益處,只會讓耳鳴的感受更加明顯而已。銀杏、擴血管藥物以及維他命B群常常被拿來當作安慰劑使用,但銀杏和擴血管藥不僅對耳鳴暈昡無效,而且可能還會放大感受,讓患者愈吃愈上火,愈吃愈心慌。
(原文刊載於賴仁淙《耳鳴,是救命的警鈴》一書/平安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