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合晚報/陳麗婷】
調查1172名20到45歲民眾,結果19縣市都列中度警示,近85%區域呈現中高度與高度警示,且都會區民眾腸道健康相對比非都會區好一點,國際間顯示紐約、東京等大城市民眾腸道健康狀況較好,可能是都會區民眾較有健康飲食觀念。
(健康腸胃地圖資料來源:乳酸菌協會;點圖放大)
調查顯示,有4.5%受訪者表示有大腸瘜肉、5.9%表示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腸癌、胃癌前兆的風險評估,推估全台可能有92萬名青壯年壟罩在可能罹患腸癌、胃癌的陰影。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表示,腸胃健康不好,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只要避免不良飲食習慣,胃癌是可以預防的。
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長蔡英傑說,基隆、宜蘭民眾腸道年齡老化排前兩名,可能與通勤人口多,時間趕、壓力大有關。調查也發現,基隆市、宜蘭縣、南投縣腸胃警示度居冠,蔡英傑說,基隆市大腸瘜肉與胃食道逆流案例最多,大腸息肉比率13.3%高出其他縣市一倍以上,胃食道逆流比率約30%,且最多受訪者飲食偏好酸味;宜蘭縣則是20-45歲胃癌發生率、便祕最多案例,且最多受訪者喜好吃辣。
南投縣則是有胃幽門螺旋桿菌與胃潰瘍的比率最高,且飲食偏鹹。
彰化縣民眾最喜歡吃油炸、燒烤類食物。
肉類吃得比蔬菜水果多,比率最高的為高雄市。
(本文轉載自2016.05.26「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