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是個上班族,因為業績壓力大,只要覺得頭痛就直接用非處方藥物。剛開始效果還不錯,後來卻變成每天都會頭痛,而症狀一發作,其便馬上自行服藥。或許過於頻繁,老婆感到不太對勁,經陪同就醫,才發現是止痛藥成癮。
您也有類似的狀況嗎?俗話說:「疼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無論是誰都討厭疼痛。畢竟碰上了,心情難免低落,嚴重時更會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民眾當下喜歡去藥局購買成藥,而非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
此舉雖然方便,卻有一定程度的風險。目前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液)普遍為複方,除了具止痛成分外,尚含咖啡因及交感神經興奮劑,而部分甚至含性質類似嗎啡的可待因。臨床研究發現,長期濫用這些藥物,可能導致成癮。
有鑑於此,當發生一般的疼痛(如頭痛、牙痛或關節痛等),打算買成藥服用時,專家建議最好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假如服用後,不適於三天內無法緩解,應安排相關檢查,確認癥結所在,進而去除病灶,否則繼續吃藥只是治標不治本。
另外,一旦出現以下徵兆,恐有依賴的問題,需儘快尋求專業(如精神科、神經內科)的協助:
一、迫不及待:才剛吃完藥,就在想什麼時候可以再吃;老是怕藥不夠用,就算身邊還有,依然想去買來存放。
二、自作主張:每次攝取的劑量越來越多,或者是頻率逐漸增加,認為如此才有效果。未遵照說明書的指示服用,明知道過量會傷身仍照舊。
三、欲罷不能:即使疼痛改善許多,或者是早就復原,卻仍持續使用止痛藥。
四、魂不守舍:只要停用或減量,整個人會無精打采,難以專注在學業或工作上。
五、一觸即發:防衛心變強,面對周遭親友的關切或質疑,顯得沒有耐性,容易亂發脾氣。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正確使用藥物能夠減輕痛苦,但濫用則會戕害身心健康,就像不久前美國流行樂壇傳奇巨星王子突然過世,經法醫確認是過量使用止痛劑所致,故不可不慎乎。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