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搶當「不」農族,無農藥蔬果不求人! | 健康遠見
飲食

搶當「不」農族,無農藥蔬果不求人!

【專家觀點】
搶當「不」農族,無農藥蔬果不求人!

農民在種植蔬果時,可能因農藥使用不當而造成殘留問題。雖然主管機構常不定期抽查賣場裡的蔬果,但農藥殘留問題還是時有所聞。根據食藥署2010年至2012年每月蔬果農藥殘留抽檢報告,不合格次數前10名的蔬果如下:

第1名:菜豆類(含敏豆、醜豆、粉豆、長豆)

第2名:豌豆莢 (含荷蘭豆、甜豆莢等圓豆與扁豆)

第3名:甜椒(彩椒)

第4名:小黃瓜

第5名:萵苣

第6名:青江菜

第7名:小白菜

第8名:青椒

第9名:番茄

第10名:油菜(小松菜)

農藥殘留的問題真的令消費者防不勝防,想減少農藥入口的可能性,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  少吃輪番採收的蔬果:輪番採收的蔬菜如豆菜葉以及小黃瓜,需多次噴灑農藥,而且可能出現相鄰農地交互汙染的情況。

2.  多吃當季盛產的蔬果:當季盛產的蔬果不但營養價值高,病蟲害也最少;此外,因為價格便宜,基於成本考量,農夫也不會使用太多農藥。

3.  少吃搶收的蔬菜:通常蔬果噴灑農藥後,都會預留安全採收期,如此農藥才能揮發,提高蔬果的安全度。但每當颱風或大雨來臨前,農夫為了搶收,常會忽略安全採收期的問題。建議颱風來襲前後,不要一窩蜂至賣場搶購蔬菜,不妨以根莖類或冷凍蔬菜來取代。

4.  少生食:蔬果上的農藥會因烹調而分解與揮發,生食不只提高了攝取殘留農藥的可能性,也容易吃到被微生物或寄生蟲汙染的蔬果。

5.  水果清洗過再吃:香蕉、橘子、荔枝等需剝皮的水果,最好先清洗過、去除外皮再吃,否則若手遭汙染後拿果肉吃,很可能連農藥一起吃下肚。

避免農藥殘留這樣做

有些人認為購買有機蔬果就能避免吃進農藥,不過有機產品不但價格昂貴,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完全不含農藥。目前市面上標榜有機栽培的農作物,並沒有權威的檢驗標準,而且即使標榜栽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也難免有相鄰農地農藥汙染,或是使用農藥後農地休耕期不足的問題。我並不會刻意選購標榜不含農藥的有機產品,而且無論是不是有機農產品,調理之前做好清洗的動作,就可以去除大部分的農藥。

蔬果的清洗方式,原則大致如下:

•  浸泡:透過自來水浸泡,能有效去除水溶性的農藥。

•  用流動的水沖洗:將蔬果浸泡在裝滿水的大盆子裡,打開自來水的水龍頭,以小量水流沖洗蔬果15分鐘,就可以把大部分殘留的農藥沖掉。

•  刷洗:若蔬果表面凹凸不平,可以軟毛刷輕輕刷洗,尤其蒂頭的部分最容易殘留農藥,更要仔細刷乾淨。

•  切除:蔬果清洗之後,接著切削凹陷的蒂頭及葉菜類接近根部的莖,再沖洗一下,即可將農藥殘留降至最低。

所有的青菜、水果可以一起洗,並不會有什麼交叉汙染的問題,大家不用擔心,這樣也可以節約用水。至於網路上流傳的去除農藥方法,例如用鹽水、小蘇打、洗米水等,其實都沒有用自來水浸泡、沖洗來得有效。此外,有些人會使用蔬果清潔劑,效果也不見得比自來水好,萬一沒洗乾淨,還可能造成界面活性劑殘留的問題。

搶當「不」農族,無農藥蔬果不求人!_img_1

購買有機食品須認明政府核定標章

為了避免食安傷害,經濟能力較好的人會選擇有機食品,但是有機食品真的有機嗎?標榜不用農藥的有機蔬果,卻經常被檢驗出農藥殘留,可能的原因有兩個:

•  環境汙染:若鄰近的農田有使用農藥,有機農地確實可能因土壤或空氣而遭受汙染,造成農藥殘留的問題。

•  欺騙消費者:有機蔬果不能使用農藥,栽種十分困難,收成率也低,因此有些業者可能會偷用農藥,等到被檢驗出來殘留後,又推說是被隔壁農田所汙染。

想買到安心的有機蔬果,可以檢視包裝上有沒有農委會的「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並且看看有無生產履歷,可追查農地有沒有遭受汙染,進口農產品則會標示「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字號」,消費者依此辨識選購才有保障。

盡量購買本土當季食材,避開連續採收作物

蔬果的挑選上,要盡量購買本土的當季作物,不要買外國進口的農產品。譬如冬天是茼蒿、大白菜的盛產季節,售價便宜,農民若使用農藥不符合經濟效益,所以會噴得比較少。通常比較危險的是連續採收型的農作物,像是豆類、黃瓜、茄子等,不管春夏秋冬,往往這一頭在採收,另一頭才正要灑農藥,可能會汙染到即將要採收的農產品。

連續採收型的農作物,以往常被檢驗出農藥殘留,而現在政府有關單位已經透過指導農民噴農藥的正確方法改善。若買到連續型作物,只要使用上述的正確清洗辨法,也都能夠去除掉有毒的物質。如果蔬菜要拿來生食、製作沙拉,建議先用「殺青法」燙煮過,不僅可去掉農藥的問題,也可以減少細菌、病毒。

「殺青」的做法是:將水煮開之後,把蔬菜放進去,等再度沸騰的時候,就完成殺菌,透過沸騰的過程,就能夠將農藥及有毒物質蒸發掉。

食用米可能有金屬汙染

去年爆發南部鋼鐵廠將廢棄物爐渣深埋在土地下,再租給農民種植稻米,不知情的農民種出稻米後流入市面。新聞報導出來後,許多民眾都擔心自己吃到含重金屬的爐渣米。

台灣稻米是否含有重金屬是很多人關心的議題,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鎘米事件。1950年代,日本富山縣因工廠將含鎘的廢棄物排放至農田,種出鎘米、鎘蔬果,造成民眾鎘中毒,引發所謂的「痛痛病」。痛痛病是一種骨頭病變,症狀是骨頭關節疼痛、骨骼軟化萎縮、駝背,對罹病的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痛苦。

日本鎘米的新聞讓老一輩的人記憶猶新,很多人都記得痛痛病這種怪病。台灣也有鎘汙染的問題,民國77年桃園觀音發現鎘米,這是台灣出現的第一宗鎘米事件,接著雲林虎尾、彰化、台中大甲等全台各地也陸續傳出鎘米汙染。這麼多地方都出現鎘米,表示很多農地都曾遭受鎘汙染,原因是工廠違法排放廢水,農民又將這些水拿來灌溉農作物,造成鎘米一再出現。

鎘會對人體腎臟及骨頭造成損傷,同時也是世界組織認定的第一級致癌物質。它在人體內的半衰期高達30年,一旦吃到鎘汙染的食物,重金屬可能殘留在身上一輩子。想要解決鎘米問題,相關單位必須做好管制工作,曾遭到鎘汙染的田地,絕對不能再有農業活動,至少必須休耕數10年以上。政府應該要盡量補貼休耕的農民,他們才不會因生計問題,在被汙染的農地上種植作物。

除了鎘米之外,電池、香菸、吸管、來路不明的草藥都可能含有鎘,擔心金屬對身體造成傷害的話,應盡量避免接觸。

(原文刊載於顏宗海《食品不安全的年代如何自保?顏宗海醫師教你怎麼吃最安心!》一書/平安文化出版)

搶當「不」農族,無農藥蔬果不求人!_img_2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