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報導,以色列的衛生部長利兹曼(Yaakov Litzman)最近和某跨國連鎖速食店槓上。其在一場和心臟病有關的專家會議上,呼籲國民儘量不要吃垃圾食物,強調今年衛生部的重點工作就是防範這類食物所引發的疾病。言談中特別點名杯葛這家知名的連鎖速食店,引發該公司的強烈反彈,立即發新聞稿澄清。
姑且不論利茲曼部長和該公司有何過節,但常吃垃圾食物確實對身心健康會帶來負面影響。過去有部名叫「Super Size Me」的電影,其曾入圍2005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紀錄片。導演Morgan Spurlock身體力行,連續30天三餐都只吃市售的速食,且運動量控制在不超過美國人平均每日的2500步之內。
為了讓整個實驗過程具公信力,他找了心臟、腸胃與內科共三個醫師做詳細的健檢,先證明自己健康狀況良好,後續也會定期檢查,一路紀錄身體的變化。實驗結束時,他的體重增加了十幾公斤,不僅血壓飆高,膽固醇也到了危險程度,並且有了脂肪肝。另外,還伴隨容易倦怠、胸口悶痛、性功能下降等後遺症。這位導演藉此呼籲民眾,千萬別把速食當正餐,以免傷了身體,得不償失。
老實說,我很佩服這位老兄的勇氣,居然跳出來獻身說法,讓人要印象不深刻也很難,但這樣真的犧牲太大。其實以白老鼠做實驗,從中也獲得類似的結果,值得大家作為參考。
一份先前發表在國外期刊「生理與行為」的報告就指出,常吃漢堡、炸雞、薯條、洋芋片、汽水、冰淇淋等油脂、糖分或鹽分超標的速食,也就是所謂的「垃圾食物」,不僅容易發福,且整個人會變得懶散、消極,身體出現病變。
該研究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艾倫.布萊斯德爾(Aaron Blaisdell)博士所主持,其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下,針對32隻雌性白老鼠進行實驗,目地在探討長期攝取垃圾食物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為何。
首先,這群老鼠被隨機分為兩組,控制組的老鼠只提供單純的食物,例如玉米、魚肉,實驗組的飼料則是過度加工的垃圾食物,持續時間均為6個月。
3個月後,前者體重並無具體改變,但後者明顯增加許多。研究人員接著安排這些老鼠嘗試某項重複性的作業,時間約30分鐘,只要跑完一趟去按特殊設計的感應桿,馬上就能獲得飲水或食物。結果發現,實驗組的老鼠活動量銳減,停下來休息或發呆的時間居然是控制組老鼠的兩倍。
6個月後,研究人員將兩組的飼料對調,時間長達9天,後續給予相同的作業。數據顯示,實驗組的老鼠體重並未下降,且按桿的頻率也無進步,還是一付無精打采的樣子。而控制組的老鼠體重沒有上升,按桿的表現和先前相同。另外,最誇張的是實驗組的老鼠最後幾乎都全身遍布腫瘤,而控制組的老鼠則鮮少長腫瘤,就算有也是幾顆而已,且腫瘤規模較實驗組的老鼠來得小。
研究者表示,老鼠的生理系統和人類相仿,由實驗可見一旦養成吃垃圾食物的習慣,日積月累下來,除會造成肥胖外,心智功能也可能受損,反應漸趨遲鈍,甚至罹癌的風險升高,而相關的影響似乎難以透過短期的飲食調整獲得改善。
有鑑於此,為了健康與身材著想,建議平日吃進肚子的東西以天然、新鮮與簡單為宜,至於那些誘人的垃圾食物,還是儘量遠離,最好和它們說掰掰吧!
(圖片來源:unsplash Niklas Rhöse)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