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參加由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所辦「日本介護保險制度對產業的影響:從產業界觀點分析」國際研討會,是由日本輔具製造商(電動床)Lundal Corporation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岡島正和,以他多年在輔具產業的經驗,說明輔具產業如何因應介護保險之改革,以該公司為例,如何由一電動床製造商到輔具租賃批發商的成長過程,這當中,除說明日本介護保險的變革,也說明高齡化快速成長壓力下,日本政府面對財政壓力,如何改變介護給付內容及介護措施。
日本介護保險學習德國長期照護保險,在1996年啟動長期照護社會保險制度之建立。經朝野協商後於1996年11月在第139回臨時國會中提出照護相關的三法案(介護2保險法案、介護保險法施行法案、醫療法的部分修正)。1997年12月介護保險法正式成立,2000年4月起開始實施介護保險制度。
日本為使介護保險制度能順利且永續施實,每6年會作制度的修正,每3年會對保費和給付作重新審議。介護保險制度已於2005年及2011年進行兩度修正3,修正案的施行也分別於2006年4月及2012年4月正式開始。
對輔具方面的影響是:在2000年尚未實施介護保險前,日本輔具市場是以購買為主,過去都道府縣及市町村對長照需求者在輔具使用上是採購買給付,2000年實施介護保險後,介護保險對輔具是採取租賃的補助,這立即影響整個日本輔具市場,有的輔具製造商開始投入輔具租賃行業,但大多還是大型商社投入這新興市場。
當時,有12項輔具是為介護保險租賃給付的項目,並出現輔具租賃批發商,服務小型的輔具租賃事業所,提供輔具租賃回收後的消毒及保養作業,岡島正和很自豪的表示,他們再次提供租賃的輔具與新品是沒有差別,可見要讓消費者能接受租賃輔具,除觀念上能接受,輔具的外觀及實際操作,必須讓消費者感到租賃輔具是與新品一樣。
2004年介護保險再次修正,2006年4月制度實施是將原本支援1、2及介護1到5各級均可有輔具租賃給付,縮小為扶手、助行器、斜坡板等類仍維持是所有等級均申請給付,僅提供給介護2到5各級才可有所有12項輔具租賃給付,對支援1、2及介護1級者不再提供電動床、輪椅等輔具租賃給付,甚至有的介護管理士(Care Manager)在介護計畫完成後,會推薦價格低的輔具,這都直接影響到輔具租賃市場規模及業者利潤。
值得我們重視的是:日本團塊世代對介護保險的影響,團塊世代是指日本戰後出生的第一代。狹義指1947年至1949年間日本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群(約800萬人),廣義指昭和20年代(即1946年至1954年)出生的人群。因為在2007年開始,「團塊世代」相繼退休,日本年金、醫療保險等面臨嚴峻挑戰。
目前日本約有100兆日圓預算中,其中有35兆是用在社會保障上,包括:年金、醫療及社會保險,到了2025年,因應團塊世代的需求,這預算要有85兆日圓才夠支付社會保障,使得日本政府對於介護保險給付對象、內容及方式等不斷修正,否則政府無法負擔不斷成長的介護需求,財政會面臨赤字及破產。
日本首相安倍近年來,對消費稅提升,由8%還要到10%,甚至將來是要到介護三以上才提供給付等開源節流的措施,都是考慮到政府財政負擔問題,因為如果將介護給付提高到介護三級以上,介護給付人數將減少2/3,費用將減少37.1%的支出。
今天反觀台灣長照政策,先在財源上打轉,現在以調高遺增稅及消費稅來做為長照基金來源,預估是300到400億,我們長照基礎建設還是空的,高齡化速度是不斷加快,預計明年老年人口將達14%,目前已超過300萬人,長照人口也不斷成長,錢將是台灣長照能否建立的關鍵,長照更是台灣生存發展的致命傷。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