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出爐之後,媒體上出現各種批評的聲音,可惜鮮少對實務層面的建言。從醫療者的角度,我認為現階段,高齡社會的長期照顧,最需要「支援居家照顧的醫療」。
日前,日本在宅安寧協會理事長,小笠原文雄醫師在台灣巡迴演講,演講中提到:「即使獨居一個人,也可以在家善終。」所謂「在宅醫療」,是一種概念,指支援在家生活的醫療,包含了醫師的診療、護理師、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甚至針灸按摩師在宅執行各種醫療行為。由於日本幾乎沒有外籍照顧移工,事實上,真正支援一個人在家生活的人,就是居家照顧服務員(簡稱居服員)。
目前長照2.0計畫中,政府規劃AB級服務中心或C級長照站,連結的在地醫療單位(衛生所、醫療群等),結合社區內醫療與照顧資源,值得鼓勵措施,也大大超越長照1.0。然而,社區診所、衛生所、醫院、居家護理所,如何讓照顧每一位居服個案的各種專業「有效連繫」,每個地方都有發揮支援照顧者的功能,才是一大難題。
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與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嘉義基督教醫院)合作,自2015年開始建立Kintone雲端平台,以居家服務中心200多位個案,連結各種醫療服務進入家中,從失能到臨終的全程介入。
嘉義基督教醫院老人病房、安寧病房醫師、藥師、物理治療師都加入。今年,衛生所醫師也自發性參與支援居家服務中心。Kintone雲端平台也連結嘉義地區安寧照護網絡,在居家照顧的長輩中,近兩成利用這樣支援服務,雖然個案的利用量不多,但是這些居服個案,從此不會因為血壓或體溫等生理變化,就立刻被送到醫院急診的狀況,至少已經有5位長輩在家善終。雲端平台主要窗口,正是居家服務中心的居服員督導,他們扮演協調資源角色。
在日本介護保險中,最重要的角色,是照顧經理(care manager)。最重要的活動,照顧經理定期在個案家中,召開「照顧共識會議」,是非常重要的活動。讓居家照顧服務員與居家醫師、居家護理師、居家藥師、居家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輔具廠商、交通接送單位、日照單位、喘息機構,面對面彼此認識,確認照顧方向以及合作的方式。
「照顧共識會議」時機有三,1. 家屬主動要求,2. 照顧經理認為有必要 3. 各種服務提供者,出現轉換,就必須召開。可惜目前長照2.0計畫中,還沒有看到鼓勵「跨專業連繫」的規劃。沒有「跨專業連繫」,承擔服務量最大的居服員,就不容易被支持。居服員不穩定,個案照顧品質就受影響,連帶的各種照顧問題,和衍生出醫療問題,便會接踵而至。讓每一個居家服務中心,都有自己醫療靠山,就是讓每一位個案有安心在家療養的機會。
讓居服中心有靠山,這樣的「配套措施」,看似很簡單,若能具體落實,我想長照2.0會讓人刮目相看!
(本文作者為在宅醫療研究會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