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餃是亞洲人常吃的食物,怎麼擀皮、剁餡,再煮出美味、衛生的水餃,是箇中巧手。煮水餃的作法是將水餃放入滾水中,蓋上鍋蓋,煮滾後,再加入一大碗冷水(點水),再蓋上鍋蓋煮滾,重覆3次,一盤熱呼呼的水餃便上桌了。
現代人忙碌,沒時間擀皮、剁餡、包水餃,冷凍水餃解決了時間困擾,只是到底該用冷水煮,還是滾水煮,說法不一。冷凍水餃的內餡是結凍,若熱能無法傳遞進去,造成烹煮時,外皮已經軟爛,但內餡卻還沒熟透的狀況,很有可能吃到生肉。
如何用科學方法煮現包水餃?
破解法〉點水
點水的目的是透過冷水的作用,讓水餃皮的溫度稍微下降,避免外皮因為高溫烹煮而快速糊化,且溫度下降後,促使外皮收縮,變得更Q、更有彈性,同時可以抵抗水滾之後的高溫。
材料:
水餃………數顆
鍋子………1只
水量………多
油、鹽……少量
作法:
1. 取一只大鍋,裝入足夠的水,冷水煮滾後,用鍋鏟將水攪動,再下餃子,避免黏鍋。
Tips〉鍋子小,空間太小,餃子容易沾黏,也易黏鍋,餃子皮易破損,所以要用大的鍋子煮。鍋中水量若太少,加入水餃後水溫會降較多,像在燉水餃的狀態,容易糊成一團。
2. 水餃下鍋後,加入少量的油和鹽,蓋上鍋蓋,但不要完全蓋緊。
Tips〉水中可以加少量油,餃子不容易沾黏。加少量鹽,減少餃皮澱粉流失,較不沾黏,咬起來有口感。
3. 繼續煮滾後,用杓子將水餃由鍋中撈起,移至水龍頭下,用水沖(點水)大約5秒。
4, 再將水餃放入滾水中,並蓋上鍋蓋,一樣不要完全蓋緊,重覆點水3次。
Tips〉鍋蓋不蓋緊的原因是,避免水溫過高,水餃皮容易糊化。
老師說:
1. 如果使用火力低、加熱速度慢的電爐,水餃容易糊成一團。
2. 若煮的是冷凍水餃,水煮滾後下冷凍水餃,此時水餃外皮很快被燙熟,內餡仍處於結凍狀態,要花長的時間煮熟,所以要多點水2次。以傳統點水法,水餃皮易糊爛,以創新點水法,水餃皮較Q。
3. 繼續煮滾後藉點水降溫,餃子皮可用加冷水入鍋中的傳統點水法,或將水餃從油鍋中撈出移至水龍頭下的創新點水法。
4. 重複點水3次。
如何用科學方法煮冷凍水餃?
破解法〉
煮冷凍水餃的作法,可以用滾水煮,方法如前,當然也可以用冷水煮,只是工法要用對,才能煮熟且外皮有彈性。我從科學的角度建議,煮冷凍水餃時需要注意的步驟如下。
材料:
水餃………數顆
鍋子………1只(要夠大)
水量………多
油、鹽……少量
作法:
1. 冷水入鍋,開大火,慢慢加入冷凍水餃,加入少量的油與鹽,蓋上鍋蓋,待水煮滾後,用鍋鏟輕輕推動水餃,避免黏鍋。
Tips〉以小火慢慢加熱,讓熱慢慢傳入水餃內部,結凍的內餡可以徹底加熱。
老師說:
若以大火快速加熱,熱能較無法傳遞進去,易造成烹煮時,外皮已經軟爛,但內餡卻還沒熟透的狀況易吃到生肉。
冷水煮水餃,真的可行嗎?
有學生懷疑說,冷水煮水餃,水餃皮不會糊化?冷水煮現包水餃,水餃皮易糊化,但煮冷凍水餃則不會,原因是冷凍水餃的皮因低溫造成收縮比較結實,較能抵抗糊化。冷凍水餃和冷水一起加熱煮時,隨著水溫逐漸上升,麵皮和內餡的溫度跟著慢慢上升,水滾時,水餃外皮、內餡和滾水溫度均勻,煮出來水餃,彈性好,肉餡熟,安全衛生又可口。
(原文刊載於章致剛《廚房裡的美味科學》一書/三采文化出版)
專欄介紹: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更多文章請至【愛在三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