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寶貝叭叭走(寶可夢 Pokemon Go)的新網路遊戲結合智慧手機,讓玩家在步行一定里程後,得到回饋(寶貝蛋和孵蛋的驚奇),這個電玩軟體也讓神奇寶貝可在實際情境中出現,讓玩家在戶外從手機螢幕上捕捉神奇寶貝,結果使許多玩家拿著手機到戶外去,到處去捕捉和叭叭走,一旦上手即其樂融融。推出後讓國內外玩家趨之若鶩,一夕之間暴紅,台灣玩家全民運動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其巨大魅力。
台灣玩家人潮聚集,緩行街頭阻礙交通,製造許多社會新聞,但大部分都是負面報導,例如玩家因為被誤以為拍照侵犯他人隱私而引起糾紛,未注意安全而發生意外(如車禍、跌倒),有些玩家被搶、被傷害、玩家聚集吵雜聲影響當地居民的安寧,民眾離去後地上垃圾滿目瘡痍,難以收拾等。
從身體健康風險來看,群眾聚集成群,而且大家只注視手機螢幕,未能注意周邊環境安全,可想而知發生意外傷害的風險和傷害會增高許多,步行去抓寶的人雖未必對別人造成大傷害,但暴露於被車撞到或跌倒受傷的風險相較增高,若發生群眾互相推擠或意外的機會也必然增大,尤其是若是出現爭搶時,甚至於有心人存心造成傷害時(國外報導曾有搶劫或槍戰等),或是在開車時也來玩一下,那後果更不堪設想。若能去除這些負面的影響,神奇寶貝叭叭走一定會具有更大的魅力。
但在另一方面來說,這個軟體的確無形中提高民眾在戶外步行的活動量,也提高參與戶外活動的比率,對運動的推廣帶來許多助益。在2016年8月的BMJ期刊分析這個新遊戲的衝擊,許多原先在家深居簡出的成年人,因為這個軟體而陪著小孩出外步行數公里,以便捕捉他們的寶貝,所提高的運動量有助於改善情緒,減輕憂鬱,並有研究指出步行可改善肥胖問題,甚至於減少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況。
在2016年8月的Games Health J.中,神奇寶貝叭叭走軟體引起大眾興趣,在短時間內風行全球,讓許多玩家沈迷,玩家的身體活動量突然增高,同時也因為投入遊戲而疏忽周邊環境的安全,增高許多受傷的風險。論及該軟體對健康和公共衛生的影響,確實可因引起玩家的興趣和喜愛,而增高身體活動量,這些玩家拿著手機外出尋寶,是該軟體設計成功的成果,且結合智慧型手機而不需特殊設備,更讓許多人方便使用,但學者建議可增加一些特殊設計,有效增加特定身體部位的活動量,並需考量維持其熱潮,以維持民眾長期適量戶外的運動量,這些都尚有待觀察。
雖然這些都可能是該遊戲軟體的合併效果,但該軟體卻不是以保健訴求來上市的。長遠而言,如何讓這些身體活動成為持久的保健習慣,也是一項大挑戰,這也是遊戲軟體設計家對公共保健最大的貢獻。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