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懷孕是女人最美的時候,但對不少媽咪們而言,卻也是宣告身材即將變形的開始。其實,要養出健康的胎寶寶卻不胖到媽媽並不難,跟著本書一起做,你還是可以當個漂亮孕媽咪喔!
養胎不養肉!懷孕期間的體重管理
懷孕期間媽媽的體重過重,除了會增加孕程中的負擔、引發不適之外,其實還有讓人憂心的其他原因。
發生內科疾病的機率偏高,包括: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等合併症。特別是懷孕後期一旦體重增加過快,很容易引起高血壓與高血糖症,等於也提高了生產時的風險。此外,太大的胎兒將造成肩難產,採剖腹產的可能性也較高。
生產時不易施打麻醉,而產後引發出血的機會也高;且當媽媽的身體脂肪過厚時,也會影響產後傷口癒合的速度。另外,生下巨嬰的機率比保持正常體重的媽媽將高出許多(正常初生兒體重約為3200公克左右,超過4000公克即稱為巨嬰)!孩子將來罹患慢性病的可能性也會大幅提高。比起一般媽媽,胖媽咪產後瘦身會更為辛苦。
這是因為媽媽孕前體重不足,或是孕期中體重增加過少, 不但會影響胎兒的體重,也不利於腦部發育。體重低於50公斤或BMI值小於20的孕婦,生下體重不足寶寶或早產的機會比較大。
舉例來說,小萍體重50公斤,身高160公分,BMI值的算式為50/(1.6╳1.6)=19.5。由此可知,小萍懷孕後可增加12.5~18公斤的體重。
初期不建議體重增加,12週後每週建議增加0.5公斤,40週時增加到14公斤。假設21週時,已胖6公斤,目標孕期體重最多增加18公斤,要如何控制自己的體重目標?
目標18公斤減已胖6公斤,所以剩下12公斤, 分配在剩餘的19週(40~21週), 表示每周不能超過0.6公斤,但因為後期成長迅速,因此中期要每週控制最好不超過0.5公斤,後期每周不能超過0.6公斤。
身體質量指數BMI =體重(kg)/ 身高的平方(m2)
根據孕前BMI值,決定你的體重應該增加多少
在醫師確定懷孕後,媽咪都可領到一本《孕婦健康手冊》。依照手冊說明,懷孕期間體重增加10~14公斤較為恰當,但這只是一個參考的平均值。每個人高矮胖瘦各有不同,增加的體重也應視孕前狀況作適當調整。目前我們會建議你用BMI值來計算,並且應注意每個月體重增加的速度。
也就是說,假如孕前的BMI值越高,懷孕後增加的體重相對就會比較少。臨床上碰到有些媽咪希望懷孕後體重增加能夠越少越好,提醒你,孕期中所增加的體重不僅包括腹中寶寶的重量,也包含了羊水、胎盤……等構造。為了胎兒正常成長著想,還是將體重控制在標準值內吧!
最容易掌握體重變化的方法就是「每天量體重」,我自己在懷第一胎中後期時曾有一週誇張地胖了三公斤。後來便維持每日量體重的習慣以免胖得太快而不自覺,更理想的方式是在懷孕之初就將體重增加幅度規劃好,才能預估自己整個孕期會胖幾公斤。
懷孕期間增加的重量到底用在哪裡?
• 嬰兒:3.2 ~ 3.6 公斤
• 胎盤:0.7 ~ 1.3 公斤
• 羊水:0.9 ~ 1.4 公斤
• 乳房組織:0.9 ~ 1.4 公斤
• 血液供應:1.8 公斤
• 儲存的脂肪與母乳等營養物質:2.5 ~ 4. 公斤
• 子宮增加重量:0.9 ~ 2.3 公斤
=總重量約11 ~ 16 公斤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作者為榮新診所營養師兼營養諮詢組副組長;文章刊載於《吃對營養順序孕媽咪好孕又快瘦》一書/台灣廣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