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要到了,每當這種團圓佳節來臨,住在美國的我都會感到有點憂傷,除了無法跟家人朋友團聚、享受佳節氣氛之外,重點是端午節沒有粽子吃、元宵節沒有湯圓喝、中秋節沒有月餅吃的傷心可能只有海外遊子才能懂吧(泣)...
好啦不裝可憐了,其實華人超市也是有賣月餅啦,只是選擇性很少,而且熱量真的不是普通的高,一顆月餅隨隨便便就是5、6百卡起跳,熱量來源幾乎都是精糖與油脂,而且有很高的可能性是豬油,不僅熱量高,應該也不是很健康…想吃怎麼辦?辛酸的海外游子當然只得自己做啦~都自己做了,當然就是要做低卡健康版的,精打細算後的成品差不多只有200卡!
上網找了很多種月餅做法,發現一般月餅皮都要加好多的油還有糖漿,跟一種鹼性的水,再塗上蛋黃液去烤,聽起來好胖(好香),認真的思考該怎麼改良,發現好像沒有什麼辦法做成低卡的…所以只好選擇另外一種月餅,用糯米粉和粘米粉跟澄粉做的冰皮月餅,熱量比較低,而且也可以比較有變化,雖然沒有那種烤月餅的香氣,但是餅皮QQ的也很好吃耶!以下就來介紹材料與做法:
材料:(約6顆80-100g的中型月餅)
綠豆沙餡
綠豆仁 100g
Stevia 天然甜菊糖1/2小匙
蜂蜜 3大匙
月餅皮
糯米粉 50g
黏米粉 50g
澄粉 30g
抹茶粉 1小匙(調色用,可斟酌加減量)
Stevia 天然甜菊糖1/2小匙
低脂牛奶 185ml
橄欖油 30ml
作法:
綠豆沙
1. 將綠豆仁浸泡2-3小時後,放入電鍋蒸20分鐘(外鍋約兩米杯的水)。
2. 將蒸軟的綠豆仁用勺子或湯匙壓成豆沙,若豆沙還很濕,可以倒入炒鍋中用中火翻炒至水分蒸發為止。
3. 將蜂蜜與甜菊糖拌入豆沙中。
4. 將豆沙放入容器中,用包鮮膜封口備用。
月餅皮
1. 將所有粉類拌在一起。
2. 依序拌入低脂牛奶與橄欖油,攪拌至看不到橄欖油浮在表層為止。
3. 將麵漿倒入可以放電鍋的容器中,蓋上保鮮膜,在保鮮膜上戳幾的洞,進電鍋用外鍋2杯水蒸熟。
4. 電鍋跳起後,把麵團稍微放涼直到適合用手搓揉的溫度。
5. 把溫麵糰放到塑膠袋中,用手不停的揉麵團,到麵團表面看起來較光滑均勻程度即完成月餅皮。
包月餅
1. 將月餅皮麵團分成6份,搓揉成圓球狀。
2. 將豆沙也分成6份,搓揉成比月餅皮麵糰小一點的球狀。
3. 將月餅皮捏成扁圓狀,把豆沙球包進去,將餅皮放在手掌上,慢慢將餅皮包覆住整個豆沙球,收口捏至完全密合滾圓。
4. 把月餅球放到模中壓緊,在從模型中推出來就完成了!
製作小提醒
1. 通常綠豆沙的製作過程中會添加一些油,讓口感變的綿密一些,我則是以加入一些蜂蜜取代油的方式降低熱量,如果很在意口感的話,也可以加一點油。
2. 甜菊糖是一種天然的代糖,被發現從甘菊葉萃取出來甜度極高卻無熱量的代糖,相關資料可以參考這邊;我所使用的是這個牌子。
3. 材料中使用的衡量杯與湯匙,是歐美慣用的這種量杯與量匙
4. 月餅皮不一定要使用抹茶粉,想要做原味的冰皮月餅,可以不添加抹茶粉,或是想要做成咖啡色的餅皮,可以添加可可粉。
5. 放著備用的綠豆沙,一定要記得先用保鮮膜覆蓋,否則會乾掉喔!
6. 如果壓月餅模的時候太黏,可以先在月餅球上灑一些熟糯米粉,就不會沾黏了。
7. 這是包好不用再進烤箱的月餅,所以在包月餅前一定要將手洗淨,或是戴手套包月餅才衛生喔!
8. 做好的冰皮月餅,可以放在冰箱1-2天不會變硬,還是要趁新鮮趕快吃完唷!
9. 我的月餅模是在Amazon上買的,有6款花紋,彈簧式的壓模很方便。
熱量計算
糯米粉 50g 180 大卡
粘米粉 50g 180 大卡
澄粉 30g 100 大卡
牛奶 150ml 70大卡
蜂蜜 3 大匙 100 大卡
橄欖油 30ml 250 大卡
綠豆仁 100g 342 大卡
=共 1,222 大卡,一顆月餅203大卡
自己做月餅很乾淨又健康,重點是印上月餅模、把月餅從月餅模裡面拿出來的感覺真的好棒喔!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就是好像不管把什麼麵團拿來一壓都會變的好高級的感覺~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是低卡月餅,但是熱量來源都是醣類唷!而且這實在無法用低GI的澱粉來製作,頂多只能減低糖量與油量來讓他變的健康一點,目地只是要滿足想要健康吃月餅的心願啦,吃多了還是會長脂肪的!所以還是要記得別吃太多喔!
專欄介紹:
STAY FIT WITH MI版主──Michelle,以前是個不運動、亂吃亂減肥的不健康女孩;來到美國唸書、工作以後,漸漸地了解了正確的健康飲食與運動觀念,體力慢慢變好,力氣變大,生理期也不再疼痛了!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吃健康的食物,有健康正面的想法,健康的身體,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就是這麼簡單而已,想將這樣的快樂分享給所有人而成為了健身部落客,也想分享這個理念BEING FIT IS NOT A DESTINATION,IT'S A WAY OF LIFE!健身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是減肥的過程!
瞭解更多Michelle的運動健康生活可至【STAY FIT WITH MI部落格】/【STAY FIT WITH MI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