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徐仲)
夏日時分,桌邊兩人,一串葡萄在手。我們閒聊吃果,有意無意間,撥皮嘗果的速度隨著葡萄減少而加快。
「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是葡萄的風土滋味?」我提出問題,朋友這些年來花許多心力研究葡萄,而我恰好在研究上遇到瓶頸。
以往探討食材時,我總習慣由品種開始,但這方式不適合於葡萄,因為多數農民都偏好巨峰葡萄,其他品種乏人問津,既然這樣,要談出台灣巨峰葡萄的差異性,可否由風土入手?
「除了巨峰之外,還是有很多零星的特殊品種,譬如無籽葡萄喜樂、蜜香、蜜紅、春風、義大利等,但大體而言,台灣消費市場就是偏愛巨峰,農民也沒辦法啊!」被詢問的專家雙手一攤,表示台灣的緯度和氣候本就不是葡萄的最佳產地,能有今天的成績已不容易,若是要透過風土找出台灣葡萄差異性,就要先談談葡萄產地為何大多集中在中部?
「在台灣的北中南東四區中,中部的平均雨量較少,因此特別適合葡萄。」他一語說出葡萄不適合濕氣過重的要點,隨即以巨峰葡萄為例,將產地劃分為濁水溪沖積平原、大甲溪河岸土質和高海拔山區等三塊。
甜度豐富,果粒略小,果色略淡的巨峰葡萄,大多產在濁水溪沖積平原,因為這裡的平均氣溫較高,同時此地的土質酸鹼偏於微鹼,土壤含鈣量高,排水不佳卻能留住施肥的養分,知名的大村葡萄就屬於此地。
果粒偏大,果色較深,酸甜平均的巨峰葡萄,大多產在大甲溪沿岸平原,這裡屬於丘陵地形,恰逢河流經過,平均氣溫較低。多是礫石和砂質,排水效果良好,土質酸鹼偏微酸,通常指台中新社、石岡、豐原或苗栗卓蘭等地,其中新社的白毛台是知名葡萄產地。
果粒碩大,果色深紫,酸度偏高且口感特別扎實的巨峰葡萄,大多屬於高海拔山區,因為這兒的氣溫較低,讓葡萄在生長期間能分裂較多細胞,使果粒偏大,果實的硬度和彈性頗佳,且轉色容易,理論上這兒最適合種植葡萄,遺憾的是山區濕度也高,相對影響葡萄生長,知名的產地就是南投信義鄉。
「這三類產地各有利弊,很難說哪個較佳,但農民的栽種技巧可以彌補風土上的差異,譬如甜度和氮肥有關,硬度和磷鉀肥有關,疏芽疏果和時間掌控等細節,都會影響葡萄的品質。」
朋友回答後,問我為何要想辦法找出葡萄在不同產地的差異?
「就當成我是個求知欲望旺盛的人吧!難不成要說,我只是找話題讓你動嘴,免得和我搶葡萄吃?」
雅育休閒農場
地址:彰化縣大村鄉貢旗村旗興路二段328號
電話:0972-318698
松原農庄
地址:369苗栗縣卓蘭鎮東盛14號
電話:0921-163288
(作者徐仲為食材達人、營養師;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2016年7月14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