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行前準備 | 健康遠見
紓壓

行前準備

【專家觀點】
行前準備

準備前往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西藏真是令人嚮往的地方,但必須透過旅行社辦入藏函……目前想透過申請,並以包車方式自由行,但考量費用就得找旅伴。」螢幕迸出一連串訊息,發送自結緣18年的學生。如今已成攝影達人的他,酷愛說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缺人的話,順便把我撿走。」當年也曾為這孩子傷透腦筋的訓導主任立馬回了這句。

「真的假的?得跋山涉水,聽說還有恐怖的高原反應,主任身體撐得住嗎?」但見一位懂事的年輕人對長輩語帶叮嚀。

「西藏嚮往已久,一直未能成行,眼看將到達限制年齡……如果你不擔心被老人家拖累的話。」主任接口。

看著兩位在臉書上一來一往聊著,我索性在鍵盤上敲下:「所以這是我們的夏季行程嗎?」儘管我們三人年紀各間隔15歲,私下卻組了個「隨興吃喝團」,標榜順著節氣去旅行。

「不是啦!不過,莫非心理師也得空?真的假的?」隔著螢幕仍能感覺到對方一臉驚喜。

一趟遠行就這麼拍板。隨之而來的,是行前準備。

約莫同一時段,樓下愛跟我開玩笑的管理員卻數日愁眉不展。探問後方知是肝指數不樂觀,恐為惡性腫瘤。他說一家人包含父親、母親、哥哥和妹妹們,都是癌症過世,結果自己也逃不掉……

「又有誰能逃得掉?」脫口而出後,兩人只剩面面相覷。

還沒動身就陷入了「習得無助」

「豫則立,不豫則廢。」這格言提醒著即將動身遠行的我,得開始打包從零度到三十度的衣著、防紫外線的墨鏡、避免空氣太過乾燥的凡士林等。但,面對死亡的逼近,認定「再準備什麼都是多餘」的管理員來說,這句警語卻是起不了一點作用。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M. Seligman)在40年前便透過動物實驗,提出「習得的無助感」來解釋這種幾近完全放棄的反應,他認為這是從「無論怎麼努力也於事無補」的想法所產生。

不難理解,歷經家人一個個被癌症帶走,管理員早就暗自擔心不知哪天輪到自己。於是當醫師一宣布肝指數不樂觀,他的想法就陷入了塞利格曼所提出的三個P理論:

一、個人化(Personalization):會將自己的因素投射到問題的發生上,如「我們家就是有這種癌症基因,早注定會得癌症的。」

二、普及化(Pervasiveness):認定該問題會影響生活中的每個層面,如「人生這下什麼也不必做了,完全沒搞頭了!」

三、永恆持續感(Permanence):認為問題是永遠不可能被改變的,如「剩下的時間就是等著死神造訪,沒得救了。」

唯有明白這三個P所點出的「在困境中容易不自覺陷入的三種思考」,才能認清隨著這些思考而誘發出的情緒陷阱。

將重點放在 「還能做些什麼?」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4:14

打算在前往西藏前,這麼告訴經常逗我開心的大叔管理員:

面對苦難隨時造訪的人生,能做的本來就有限:「癌症要找上誰,我管不著。」

被影響,但不要被全盤籠罩:「被找上了也無需躲,就診治療之外,如果體力許可,就趁還沒那麼不舒服之際,以更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個日常的小確幸。」

每多做一點不一樣的,人生滋味就多嘗了點:「還沒『上路』前,儘量把每天都當人生最後一天來活,若有想到任何遺憾,就趕緊去面對處理。」

或許有時候,我們還是會把現在的苦痛、心傷投射到無止境的未來;或許有時候,我們還是會覺得生活做什麼都沒有意義。但請記得,這些感受,都只是有時候,還會再有一些時候,可以再做一點什麼,關於行前準備。

當然也可以列出一堆「bucket list」(這也是部「行前準備」的電影:《一路玩到掛》),不過容我以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片中一句悼詞與讀友共勉:I cannot tell you how grateful I am for our little infinity.(我對我們之間這樣小小的「無限」十分感激。)

如果我們能偶爾練習回憶此生曾擁有的美好,哪怕只是人生中的短短交錯,待雙眼閉上,所見的國度肯定是無限的美好。

(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臨床心理師;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2016年7月23日《聯合報》)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