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量力而為,別當濫好人 | 健康遠見
人際

量力而為,別當濫好人

【專家觀點】
量力而為,別當濫好人

曾有以下的經驗嗎?明明已經有約、工作滿檔或身體不舒服,卻在別人請求下,仍點頭幫忙,結果弄得自己心力交瘁,苦不堪言。若答案為「是」,而且老為此懊惱或發牢騷,為了健康著想,恐怕您得開始學習拒絕了。 

(圖片僅為情境配圖)

John Townsend博士是美國加州知名的開業心理醫師,在他與友人合著的暢銷書「Boundaries」中提到,碰到拜託總是一味答應,而不善於說「NO」者,也就是俗稱的「濫好人」,其之所以如此任勞任怨,主要是有以下的顧慮: 

一、害怕拒絕會失去朋友,破壞社交關係,為維繫彼此情誼而不敢貿然推辭。 

二、害怕拒絕會令對方生氣,引發無謂衝突發生,故寧可委曲求全,勉力為之。 

三、害怕拒絕會傷害別人,導致對方自尊心受創,基於保護或同情才同意幫忙。 

然而,人際界線、權責畫分若切割不清,凡事都照單全收,反而會讓求助者習以為常,甚至因胃口養大而予取予求,造成個人陷入麻煩纏身的惡性循環,當然既有工作、家庭生活也會在不時的外務干擾下變得混亂失序。 

更重要的是,壓抑內心真實想法或感受去取悅、討好別人,無形中會承擔過多壓力,不僅事後容易出現憂鬱、焦慮、憤怒等負向情緒,長期下來也會產生耗竭現象,生理機能受到影響。 

可能有人會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許多事情難以盡如人意,根本推不掉。 

若在評估利害得失後,您還是決定伸出援手,仍應量力而為,且請對自己的付出賦予正向意義,多往好處想, 例如可擴展人脈、增長見聞、累積經驗、促進感情等。正所謂「甘願做,歡喜受」,愉快接受,樂觀以對,才不至於事情沒辦好,最後積怨成疾。

如何不再當「濫好人」:

1.  慎思明辨:面對請託,切勿太快就允諾,應先檢視時間、體力或能力能否配合,特別是要去傾聽心聲,確認自己有無意願,待妥善考量後再做決定。 

2.  調整心態:拒絕並非自私或不給面子的表現,是個人選擇權利,也是給予對方另尋其他解決方法的機會,毋須愧疚或有罪惡感,徒增無謂困擾。 

3.  實話實說:拒絕時儘量開誠布公,坦述無法協助的理由,讓對方知難而退,不要編造藉口。畢竟謊話一旦被拆穿,不僅自己處境尷尬,也很傷感情。 

4.  態度委婉:有些人的邀約是出於好心,直接表示拒絕難免會覺得不好意思,可以在拒絕的同時,也讚美對方的努力、善意,透過肯定穩固雙方友誼。 

5.  提供建議:當下雖愛莫能助,但可以根據以往經驗給予意見,幫忙想點子,或分享相關資訊,例如推薦合適的人選,相信即使被拒絕,對方也充滿感激。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