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中醫用針灸治病或屬於信息醫學的南氏去過敏法,都要用到人體體內的十二經加上任督二脈的十四經絡體系,並充分運用子午流注24小時氣循環全身經絡一周的現象。但問題是,中醫幾千年所講的經絡體系真的客觀存在嗎?還是只是古人創造出來的一套理論,用來解釋所觀察到的針灸循經感傳現象。
就如同西元第二世紀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提出的天體運行模型,可以解釋太陽、行星、月亮和恆星在天上運動的情形,在歐洲流行了1500年,直到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論才把它推翻。也如同十七世紀的化學家為了解釋燃燒現象的成因,而發明了物質具有燃素的概念,這只是一種理論,不表示它真的存在,事實上後來證明是錯的。
同理,現今中國大陸有一派西醫認為,古人觀察到「循經感傳」現象,而創造出虛幻的經絡理論,花力氣去找經絡就跟找燃素一樣是走錯了方向,而應集中資源人力在「經脈現象」及「經脈醫學」的應用。不管爭議如何,經絡存在與否的議題是科學上一定要解決的問題。如果經絡存在的話,我們就必須了解它的實際結構為何?扮演甚麼樣的生理角色。
證實針灸後的「循經感傳」、「氣趨病灶」
1950年,日本人中谷義雄發現穴道是電的良導點,而經絡是電的良導絡,首先發現經絡是身體上一條條導電良好的組織結構。
1985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祝總驤教授,發現經絡也是傳播低頻聲波的良導絡,中國大陸為解決這些問題,於1986年成立中國針灸學會經絡研究會,同年經絡的研究被納入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七五」(第七個五年計畫)的攻關課題,接下來連續三個五年的國家型計劃,找到很多經絡存在的間接證據,也證實針刺後的「循經感傳」、「氣趨病灶」現象,與古代典籍紀錄的一致。
某些疾病下,經絡的路線會變化
福建中醫研究所的胡翔龍大夫曾主持一項6萬3228人的大規模調查統計發現,「循經感傳」現象的確是實際存在的現象,出現比例高達78%,遠高於安慰劑效應(註一)出現的25%。同時也發現有些人的感傳路線與傳統描述的路線不完全一致,而且路線很粗,不是古書上所畫的細線,而是一條寬帶邊緣二到五公分,中間有二到三釐米較敏感的地帶,其位置會隨針刺位置移動而平移,路線有時也會變化,會隨這個人健康狀況而變,在某些特殊疾病下,甚至可以觀察到經絡路線的大幅變化。
所以經絡不像血管神經一樣有固定的管道,這也是解剖看不到的主要原因。所以大規模研究的結果,只證實了古人觀察到的現象,聲、光、電、水流的物理測量,也間接闡明了,似乎身體是有一套系統在運作與正常組織不同。
但我的問題還是沒有完全解決:「經絡的本質到底是甚麼?」
*註一:安慰劑效應,又名偽藥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經絡,是人體中的高速公路
生命之初,受精卵開始分裂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大約一天分裂一次,到了第十四天已經分裂成將近四萬個幹細胞,其中有一個要開始分化長神經(大腦細胞)了,其它的幹細胞必須接收到信息,不能再往長神經分化了,否則會長成兩個頭,危及整體的生命。
胚胎發育學專家相信這是萬能基因(master gene)在負責調控每個細胞DNA的表達,表示這個分化的細胞,必須放出遠多於細胞數目的萬能基因擴散到其它每一個幹細胞,並鑽入細胞核傳達這項指令,如果由於胚胎受壓,或環境因素漏掉一個細胞麻煩就大了。
生命保護自己最佳的策略,是利用幹細胞挨著幹細胞中間形成的有序分子網路結構,來傳遞萬能基因的信息,這是一條高速網路系統,在幹細胞形成二十四小時後,下一次分裂之前(約18到30小時),萬能基因的信息必須走完所有的細胞負責傳達指令,這也是一天24小時子午流注氣循環全身的真正成因。
隨著胚胎的長大發育成嬰兒,這套高速網路系統就發展成經絡系統,仍然扮演著調控全身各部分功能的作用,是一套最快、最有效的信息通信系統。
(原文刊載於李嗣涔《科學氣功:李嗣涔博士30年親身實證,每天10分鐘,通經絡袪百病》/三采文化出版)
專欄介紹: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更多文章請至【愛在三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