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有「痔」(痔瘡)人士嗎?
「那應該知道什麼叫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痛到走路都還要小心翼翼的深刻感受!」最關鍵的是,這還是個讓人感到羞恥又難以啟齒的毛病,說出去怕人家笑話,真的逼不得已才去醫院,尷尬地面對各種難為情的診查。所以,有很多痔瘡患者諱疾忌醫不敢勇敢地及時就醫,多半自行在家用藥,導致病情反反覆覆或者病情日趨嚴重。
痔瘡英文”Hemorrhoid”,又稱痔核,俗稱肛門靜脈瘤,意指肛門口周圍小靜脈因血液回流受阻,導致靜脈曲張,而形成血管腫塊。痔瘡可分為內外痔,內痔檢查時多肛門內有靜脈瘤兼有破裂的現象;外痔則是肛門口外有突出的靜脈瘤;有的則肛門內外痔並發俗稱混和痔。
痔瘡初期痔核可自行復位,到了中後期痔核脫出不易復位,嚴重者於蹲下、行走、咳嗽時痔核立即脫出肛門外,已難縮回。除此之外,患者日常生活上還可常見到,排便時便中帶有鮮血,且肛門因痔瘡外露,時不時會有搔癢及異物感、刺痛感,所以一般嚴重的痔瘡患者走路時是備感辛苦的。
現代人因嗜食肉類、不喜蔬菜水果、運動量不夠、喝水量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使得大便乾硬、排便困難,長期下來造成習慣性便秘,是罹患痔瘡的主要原因。而老師、專櫃小姐、駕駛人員…等需長時間久坐或久站、久蹲者,也常因下半身循環不佳,導致腹部一不小心用力過猛,腹壓力變大,擠壓到最下面的肛門靜脈造成痔瘡的發生。所以久坐、久站或久蹲者,均是痔瘡的好發人群。
而孕婦也會因為子宮漸變大,慢慢壓迫到靜脈迴流而產生下肢水腫與痔瘡等不適症狀的發生;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肝硬化因下腹腔的血液不容易迴流,痔瘡因而變大甚至引起便血不止。
從中醫角度來看,痔瘡可分為「實熱證型」、「氣虛下陷型」和「肝經濕熱型」,治療時有「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原則,可選用不同療法。
1. 實熱證型:因為平時嗜食太多辛辣燥熱食物,且因反覆便祕,腹部用力如廁,導致痔瘡腫脹、疼痛劇烈,伴有面赤口臭、失眠心煩、小便深黃且量少,治療以消炎鎮痛、清熱瀉火、通便消腫,以達到退火消痔腫的效果。
2. 氣虛下陷型:多因勞累過度、身體元氣不足,再加上久站久坐,腹壓過大,導致肛門腫脹,進而誘使痔瘡發作。平日痔核脫出,不易復位,肛門有下墜感,便血色淡伴有氣無力感、疲倦乏力、面色較白,大便較無力排出,且會覺痔瘡隨用力排便時而突出。治療主要以補中益氣、固脫止血。以促血液循環、提氣消痔為主,氣足則肛門周圍血循環改善,則痔瘡自可改善。
3. 肝經濕熱型:多因工作壓力大外加容易生氣、經常熬夜。臨床多見患者在生氣之後兩肋脹痛、胸悶不舒、飲食減少,且胸脅兩側悶痛,痔瘡伴隨而出。原因是肝經循環經過肛門並沿身體兩側而上行至頭頂,肝主疏泄,可以協調體內的氣血循環,若情緒不穩、容易生氣,導致氣不上行而往下降,痔瘡就易因此而出。治療以疏肝理氣,解鬱消痔為原則。
藥食同用之藥膳可至一般中藥店購買:
槐花飲
材料:槐花10g、甘草3g。
作法:
1. 材料一起洗淨,瀝乾,放入保溫瓶中。
2. 倒入700CC的滾水,悶泡15分鐘。
3. 置涼取湯飲用。
功效:
• 槐花-涼血止血,清肝火。用於血熱出血證。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尤以下消化道出血之痔血、便血為擅長。本品性寒涼而苦降,善清泄大腸之火熱而涼血止血。在歐洲傳統療法已使用槐花,治療及預防痔瘡,有很好的療效。因其內含豐富的花青素,對血管修復有很好的作用,並能夠增強血管壁彈性,改善循環系統和抑制炎症的發生。
保養的建議
(1) 痔瘡常因飲食不節、過食刺激性食品而誘發或加重,故平時要注意節制飲食,避免過食辛辣刺激之品,如辣椒、烈酒等;應多吃蔬菜、水果、多纖維類食物,如芹菜、菠菜、香蕉。多喝水,多運動,多攝取含纖維質的食物使大便鬆軟預防便祕。
(2) 建議從事久坐、久立、久蹲工作的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應變換體位,並常作提肛運動,可避免腹壓增大,促使局部血液循環通暢,減輕或防止痔病。
(3) 養成良好排便習慣,勿延遲上廁所時間,可預防及減輕痔瘡的症狀。
(4) 建議使用免治馬桶,如廁後使用溫水沖洗,才能徹底保持肛門潔淨,亦可刺激周圍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減輕疼痛及緩和病症有相當的功效。
(5) 推拿按摩:患者自我用食、中指墊衛生或紗布塊按摩痔核,順、逆時針各按摩5分鐘每日晨起或睡前各按摩一次,若溫水坐浴同時進行,效果更好。按摩可以改善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減輕局部充血水腫和疼痛,故可治療及預防痔疾。
(6) 若痔瘡嚴重的話建議及早就醫,避免嚴重併發症發生。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台灣中醫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