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空汙議題再度引發關注。有地方政府認為空氣紫爆的禍首是特定化工廠或鄰近的火力發電廠,故強制要求停爐,甚至希望能夠遷離。而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大氣擴散不佳,全國各地的空氣品質也普遍變差,引發民眾的抱怨。
以往文獻證實,長期暴露於空汙中,對於心血管及呼吸系統會造成損傷。若本身已患有相關疾患,病情還會因此惡化,提高猝死機率。值得注意的是,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英國醫學期刊」的報告更指出,精神恐怕也會愈來愈緊張。
該研究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公共衛生專家瑪琳達‧鮑爾(Melinda Power)博士所主持,其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針對71,271名年齡介於57至85歲的女性進行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空汙和負向情緒之間的關聯性。
首先,所有個案皆需接受問卷訪談,內容包括懼怕、逃避意念與擔憂傾向等項目,藉以瞭解她們的焦慮程度。後續在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與十五年時,研究人員除重複類似的作業外,也會評估當事人所處地區的空汙情形。
統計發現,初次訪談中有15%的參與者為焦慮症狀所苦。進一步的分析顯示,當這些人的生活環境有空汙,隨著居住的時間越久,焦慮症狀就越嚴重。例如接觸髒空氣一個月到三個月,焦慮症狀的嚴重程度就分別增加12%到15%。即使將教育程度、過去病史、婚姻狀況等變項的干擾納入考慮,結果依然相同。
研究者表示,詳細肇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可能是空氣污染誘發人體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在該化合物的氧化壓力作用下,造成腦部出現發炎反應,焦慮症狀因而加劇。
有鑑於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空汙威脅,建議大家隨時注意政府氣象部門發布的警訊,一旦相關指數(如PM2.5)過高,儘量不要外出活動,並關閉門窗,開啟空氣清淨機。倘若必須出門,最好戴上口罩(註:至少是一般外科用口罩,活性碳口罩、N95口罩會更好),並縮短戶外停留的時間。日常也可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維他命B群與Omega-3的食物,相信做好自保的工夫,方能降低空汙對身心健康的危害。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