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最新調查,發現國人每日平均觀看螢幕的時間,由2007年的5.3小時增長為8.4小時,用眼時間大幅成長。此外,年齡層介於20-54歲間的青壯年族群,更有一半以上的人,每天使用3C產品超過9小時以上,成為名符其實的「眼忙族」、「眼茫族」。
現在越來越多人都無可避免地成了電腦族及低頭族的成員之一。許多人上班時必須長時間緊盯著電腦,下班時離不開手機,幾乎無時無刻必需透過電子螢幕關注工作、社交及生活,一天下來十幾個小時,小心你的眼睛已過度使用了。
而關燈睡覺前還躺臥或側臥觀看3C螢幕的情形,更是雪上加霜地傷害眼睛。而有約一成之民眾會在走路、跑步、爬山、健行等行進期間觀看,不僅傷眼更可能增加意外發生機率。民眾長期使用卻沒有正確的用眼習慣,過度用眼的結果對視力傷害極大,不可不慎。
雙眼過度使用的結果,往往造成眼睛疲勞、視物模糊、眼睛乾澀、紅腫、脹痛、畏光、頭昏、頭痛等症狀。不舒服的結果就是看醫生,對西醫而言不是器質性病變,只有外治,如點肌肉鬆弛劑、人工淚液等藥水,但常常不能解決問題,使眼睛疲勞反覆出現,有別於中醫採內外兼治。中醫治療眼睛疾病,以辨症論治之法,依不同體質,調理五臟六腑功能,舒通血脈,通常會有顯著的效果。
在《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所說的「五勞所傷」之一,就是所謂「久視傷血」。
中醫理論認為肝儲藏血液和調節分配人體各部位的血量,肝經連接眼睛,人的視力有賴於肝氣疏泄和肝血濡養,故有「肝開竅於目」、「目為肝之外候」、「目受血而能視」之說;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相互滋生和轉化,而今肝血不足連帶的影響到腎精虧損;而腎主水,肝主木,腎水足才能涵養肝木,而現在腎水肝血不足致肝腎陰虧,出現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眼睛疲勞、視物模糊、眼睛乾澀等不適感。常用方有杞菊地黃丸、一貫煎、六味地黃丸等方,治法主要補益肝腎之功外,兼有清肝明目。
日常DIY保健茶飲可自行到藥房購買藥食兩用的藥材:枸杞子、菊花、決明子。枸杞子味苦微甘、性微寒入肝腎二經,既可補益肝腎兼可養肝明目,還能增強人們的免疫力,單用時多適用眼睛退化、酸澀;菊花清肝明目,疏散風熱,單用時多用於眼睛發炎,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組發現,中藥的菊花有助於消除癌細胞。
其研究表示,菊花含有一種名為黃酮的抗氧化劑。這種物質能與化療相結合可以集中病源細胞並除掉它們,能使化療取得更好的療效;決明子味苦、甘,具有清肝火、祛風濕、益腎明目等功能。其清肝明目作用適宜於眼科諸疾,如肝熱上沖所致的畏光流淚、視物模糊,以及青光眼、白內障、結膜炎等眼睛不適感,因其有保護視神經的作用,對現代電視族、電腦族等易引起眼睛疲勞的人群有補益作用,亦針對兼有便祕、專注力不足者,有潤腸及提升專注力的功用。
簡易的按摩,對於活絡眼睛局部氣血運行、緩解眼睛疲勞感也有幫助。
• 睛明穴:
位置:眼睛內側、眼頭起點的位置。
功效:可通絡明目,治流淚畏光、視物模糊、目眩、近視、夜盲、色盲等目疾。
按摩方法:請將眼睛輕閉,可以使用食指指腹或利用彎曲的大拇指指關節,適度按壓本穴至有微酸脹感,一日三至五次。
注意事項:務必注意避免直接按壓眼球,造成傷害。若本身有視網膜剝離者,請勿過度刺激。
• 光明穴:
位置:於小腿外側,約外踝直上四寸處,左右小腿各有一穴。
功效:疏肝明目,活絡消腫
按摩方法:有空時(如看電視或閒聊)就用拇指或食指指腹點壓,不拘次數,其穴位於膽經上,而肝膽互為表裡,互相聯繫及作用。在保持眼睛明亮、增強視力方面很有幫助,故名為「光明穴」的原因。
為了預防視力受損平時就應該要多重視眼睛的保健。深綠蔬菜如菠菜、芥藍等富含葉黃素,能保護水晶體和視網膜,有助延緩黃斑部退化,建議每天最少吃1碗深綠蔬菜。另紅橘色食物如紅蘿蔔、南瓜、地瓜等富含β胡蘿蔔素,可保護眼睛視網膜、視神經、維護視力;而芭樂、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可降低自由基對眼睛的傷害。
花青素增夜視力:紫色食物如藍莓、葡萄、紫地瓜等,富含花青素,可以增強眼睛感光物質「視紫質」的生成,其掌管視覺敏銳度,有助促進夜間的視力,建議高度用眼者每天可攝取約50毫克的花青素,平時有空可慢慢地做眼球操,雙眼輕柔轉動可以讓眼睛消除疲勞,強化眼周的肌肉。但有高度近視的人要特別小心,眼球轉動的速度不要太快,否則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
要保護眼睛的基本原則,就是盡量減少使用3C產品時間或避免關燈看3C螢幕,平時用眼半小時後就需適當休息,假日多到戶外活動,像是放風箏、打球,多看遠處及綠色植物等。若您已經有眼睛不適的症狀,而一直不能改善,一定不可輕忽,請務必及時就醫。眼睛是靈魂之窗,一定要好好照顧及保養,才能擁有美麗「睛」彩的人生。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台灣中醫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