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九鄉鎮在11月1日啟動長照2.0試辦計畫,承辦的九家民間組織及醫療機構拿著衛福部兩千萬預算開始進行,期望不會將需要照護的長者及家庭,當成萬聖夜「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的小孩,讓近四萬位長者能享受到「以人為本」、「無縫接軌」的社區整體照護,落實在地化、社區化的精神。
承接試辦計畫的九家民間組織及醫療機構莫不抱著既興奮、又害怕的心情來迎接明天,興奮的是劃時代長照2.0將由他們來創造台灣新的照護模式,害怕的是即使已有長期照顧服務的經驗,但從未經營整合式的照護服務,如何能做好,相關配套措施是否完備,這都讓他們心情七上八下。
衛福部規畫的長照旗艦店、長照專賣店和長照柑仔店三者雖然分工清楚,但在實際運作面,必須有賴承辦單位的經驗與視野,因地制宜,無需拘泥於衛福部計畫的文字,應以長者需求及服務整合為主要考量,開創具有地方特色的長照服務。
衛福部所挑選出的九家民間組織或醫療機構,早已在地耕耘長照服務,熟悉社區特性,但過去都是片段或局部性的長照服務面向,現在要由他們取代過去長照管理中心到服務輸送、提供等連結的工作,將面臨下列問題:
1. 個案管理師的培訓
2. 多元評估量表 (Multi-Dementional Assessment Instrument, MDAI) 的熟悉運用
3. 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與C級巷弄長照站的有效連結
4. 個案資訊系統的建制
5. 照服員專業能力的強化等
面對上述問題,衛福部除提供經費,也應提供個管師的統一培訓、熟悉使用多元評估量表、尊重地方因地制宜的整合服務、儘速建立個案管理資訊系統的建制、照服員專業訓練的師資與教材等,進一步成立個案及系統連結研發小組,協助解決試辦單位面臨的問題,甚至可委託九所大學長照或社區護理等研究所以一對一方式,成為提供解決問題的諮詢研發單位,一方面尊重地方發展,另一方面,讓承辦單位不會孤軍奮戰。
此外,衛福部長照2.0將失智症照護無論是服務對象,或是服務項目均增加,問題是失智症照護的專業培訓一直是國內所不足的,更欠缺各種失智症照護案例的資訊庫或平台,失智症病程平均長達8到12年,家庭面對失智症長者各個病程均無經驗,因疾病類型、病程階段、生命史、現存能力等不同而有差異性,每一患者的照護又不完全一樣,更遑論面對最難的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 (BPSD),衛福部應儘速建立失智症照護專業師資人才庫、建立失智症照護案例的資訊庫或平台,供承辦單位運用,使其無後顧之憂。
衛福部今後的角色應是啦啦隊,去鼓勵與支持承辦單位,協助其解決所面對的問題,連結資源提供給他們,讓他們發揮所長,將過去累積的經驗,及對社區資源的掌握,整合出各自的長照服務特色,滿足近四萬位長照需求者及其家庭,為台灣長照發展奠定基石。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失智症整合照護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