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良性互動,樂在溝通 | 健康遠見
人際

良性互動,樂在溝通

【專家觀點】
良性互動,樂在溝通

有人說,溝通是門藝術,其實一點都沒錯。透過良好的溝通,不僅可化干戈為玉帛,且促進關係發展,達成彼此雙贏。但失敗的溝通,卻可能引發無謂的紛爭,製造衝突,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有鑑於此,瞭解溝通的必要性,進而學習溝通的技巧,相信是現代文明人在生活中必修的課題。

想要溝通無障礙,首先我們要先認識自己是何樣的溝通者,方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簡單來說,個人溝通的類型可以分為三類:

一、主動型﹙Active type﹚:以不侵犯他人為前提,積極維護或爭取本身權益。談判過程中,言行表現訴諸理性,真誠傳達本身的需求、感受或信念。

二、畏縮型﹙Avoidant type﹚:懦弱怕事,優柔寡斷,只擔心是否會得罪別人。表達想法時常顯得心虛、壓抑,無法開誠佈公,總是委曲求全。

三、激進型﹙Agressive type﹚:為保障權益,不惜任何代價,即使是撕破臉或傷害別人也無所謂。言行間,常斷然否定或忽略對方看法,過於堅持己見,火藥味十足。

不同類型的溝通者,遭遇往往也有所差異:

一、主動型的溝通者因充滿自信,凡事積極進取,勇於嘗試與創新,具自制力,故工作較有效率,能獲得他人的信任,除行事能節省不少精力、時間外,也常營造出皆大歡喜的局面。

二、畏縮型的溝通者缺乏創意,習慣因循苟且,遭遇問題無法當機立斷,行事毫無擔當,故容易被人輕視,難以獲得他人的認同,導致目標無法達成,作業品質低落,且因長期隱忍,易出現身心調適的困難。

三、激進型的溝通者較敏感多疑,行事容易衝動,常惹禍上身而不自知。另外,強勢的作風,雖能一時佔到便宜,但易遭人討厭,導致社會孤立。即使有朋友,也多半是陽奉陰違,私下勾心鬥角,團體內部呈現失序。

由上述來看,主動型的人似乎較受歡迎,績效卓著。但不管如何,只要願意嘗試變化,身體力行,其實都能成為好的溝通者。以下幾項溝通原則,若能確實遵守,相信能讓您在人際互動上無往不利,心想事成:

1.  陳述意見時應語調平穩,目光專注,說辭要直接、明確,且要對事不對人。

2.  對於自身主張需說明理由,告知可能後果,過程中坦露誠意,莫拼命抱歉、奉承或威脅利誘,甚至利用與他人的友誼。

3.  尊重別人有拒絕的權利,不要因此認為對方不給面子。

4.  處於情緒中時,絕不進行溝通,避免因此口出惡言或衝動作出決定。

5.  善用同理心,願意靜下來聆聽他人的意見。

6.  若自己有過失處,應勇於承認,並誠摯向他人道歉。

7.  表達看法時,措詞應用「我」為開頭,將個人經驗與客觀事實區分,以示對所言負責。

8.  努力未必會有結果。若當下溝通難以達成共識,不妨尋求相關資源協助,耐心等待轉機。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