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服員:「XX娥,收縮壓120舒張壓80心跳90體溫36.5,她今天很好。我幫她洗澡,打掃家裡。然後,大腿傷口好很多了、粉紅色,不會痛。醫生,這樣可以嗎?繼續換藥嗎?」
醫師:「那就不用繼續換藥了。咦!她其他藥物有吃嗎?」
照服員:「有。我現在每天會都給她「吃藥」,呼吸沒有再咳嗽了。」
社工:「報告醫師,我們跟家屬溝通好了,以後回家看Mamu(阿美語:阿嬤)不會帶她去「外面」看病,藥物統一我們這邊給。」
個管師:「我們安排明天去訪視,同時開立下個月藥物。」
在一個沒有診所、沒有護士、沒有藥局的台東偏遠村落。為了達成「社區整體照顧」的資訊共享,一位居家醫師、一位個管師、一位社工和三位居服員的交班會議,是每週的例行公事。
Mamu一號是一位「獨居」加上「輕度失智」加上慢性肺病,喜歡「上山下田」的個案,她可以「代步車」遠遊到3公里外的山上「巡田」。但因為失智,我們精心製作的一大本「居家手冊」,不用一個禮拜,已經消失,跟著「下田了」。
Mamu二號,幾次「迷途」事件之後,家屬無法承擔照顧壓力,找了位「外籍幫手」。果真勤快,隔天這位印尼小姐,清晨五點在門口打掃。弄清楚才知道,唉!原來是被長輩轟出來一整晚,才不到一週,就被仲介帶回去了。
幾經家庭會議,家屬接受我們建議,安排同樣原住民族照服員進入,協助照顧「獨居+失智」長輩的生活起居。稍有風吹草動,照服員立刻通知醫師。
獨居+失智的長輩,從用藥、治療到預防。儘管居家醫療,沒有了「照服員」,居家醫療「萬萬不能」。平時依賴醫師、護理師「點綴式」訪視,只能炒短線,長期來看,還是需要有持續性的人力,天天關心和監督,居家醫療才會有成效。
長照與醫療的結合,在偏遠鄉下,事半功倍。
全民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從今年4月開始,已經實施超過半年,我不禁好奇,目前多少個案,「同時」接受長照服務呢?
同樣的,長照2.0即將上路,「照服員」不僅薪資要提高之外,試問,會有多少照服員,找的到「居家醫師」可以支援呢?
長照與醫療的結合,才是社區整體照顧的「關鍵」,居服單位和醫療團隊之間有沒有互相支援,是「社區整體照顧」重要的指標。
(本文作者為在宅醫療研究會召集人)